小说:阿弥佛 类型:奇幻玄幻 作者:道稻 角色:行诫道稻 简介:寒寺孤林,面天魔临 一僧挺腰盘坐,成罗汉之姿 “老僧参禅约万载,可天姿愚笨,修行缓慢,今一境参化小夜摩之数,终有所悟“ 说罢一掌落下 天威浩荡,金龙巉随,强雷引落,万魔无避 一掌破天而入,上似有金色佛国天花摇曳,又有众佛诉语梵经呐呐,这一掌无限大,涵阿弥之意,佛意浩然 一掌落下,众魔下跪,敬佛拜我 两掌落下,众魔叩首,再敬再拜 三掌落...
一掌落下,众魔下跪,敬佛拜我 两掌落下,众魔叩首,再敬再拜 三掌落下,众魔消散,佛门清净 老僧起身 “阿弥陀佛”
书评专区
天下首富:日本如何挣到工业化的第一桶金?不是甲午赔款,不是经济掠夺台湾朝鲜。本人认为这是单论经济历史发展最合理的一本。 心有不甘:美食文,前面很有感觉,后面有些玄乎浮夸了 巅峰文明:老作者,可以信赖。本书主角依旧是屌丝,依旧是猥琐流,不过背景换成了异界文明争霸,主角来到冰河时代,对手是穿越前辈留下来的蒙古骑兵部落。评价:还算可以,粮草。
《阿弥佛》免费试读免费试读
第2章 镇魔
古人有言:炼体为神,练魂为仙
“浇水,浇水.....整天每天都浇。浇浇浇!哼!喝吧喝吧...“。
行诫委屈的将手中木瓢里的水,以一个奇怪的的姿势狠狠地泼出来,瓢中之水猛击飞向菜园各处,却在击打中稚嫩菜叶的瞬间化为“柔雨”落下,如雾起,又似雨落。
练拳之法有道曰:左手如大日,右手如耀月,一拳合日,一掌伏月,蕴日行月,周星流转,化星渚河流,成世界。此姿态之法,正是当年行诫从古经中找到的那本古脉络佛经所说。
在他去年开始就通过这本脉络书上所教的脉络修行之法进行修行,经书封皮上面写的是古梵经文,师父当年就让自己修行上面的打坐之法,其他并没有多做解释。但后来行诫也接触不少古梵经文,知道上面几个大字所说的是是什么了:《阿罗汉伏魔拳经》。拳经上面并没有对谁所留,谁所创此拳法多做解释,想来估计是那位高人对此拳经不太在意。师父也不管自己练什么,只要不耽误学佛经就好。
但行诫越往后修行就越感到这个佛家拳经的厉害之处。此拳经招式不多,拢共十一招,前六招防敌,中四招攻敌,最后一招式必须将前十招融会贯通,练至通神,才能使出。
看书上写的是一招“佛门伏魔狮子吼”这一招并没有过多解释,仅有这一招名称和它的运行招式脉络,虽有招式行运指导和脉络运行方法,但每次他运行这最后这一招,他总是运行不通,强行修炼运转,周身不畅,浑身酸痛。
后来师父看到就说:“走火入魔了,慢慢练,别贪急。”说罢在行诫天灵一覆,行诫顿时周身灵通,气血畅通,浑身轻松。
至此行诫也知道这这个拳经的厉害高明了。他每日在给菜地浇水时就顺道练习拳经里的招式,拳经现在已经能练到十招汇通了。
有可能是他在练习拳经之前就每日以拳经里的心经之法打坐修炼,所以现在修炼拳经里的拳法就有如神助,一路畅通。
但最后一招他总是练不出,多般练习还是达不到书上说的效果:
“佛法无畏,犹狮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降魔霸世!”
后来,师父和他说:“佛意不够,靠什么喊?你的嘴吗?”行诫知道了,是他修行不到家,就只能多修佛法,勤加练习,希望早点能用上。
年纪虽然年轻,但行诫练起拳来却令人心旷神怡,拳至影随,身到拳至,臂展昆仑,浑圆气合,拳法虽还未达到大师,但拳意却醇厚不已,在行诫周身流淌,运行环转。如果有拳法宗师看到行诫练拳的气象,定会惊叹不已:练拳先练意,拳法虽低,拳意大如山。
至于为何拳意如此之高,想来又和行诫所求修行之法有关:读经修意,借经看佛,佛经已撇,自修成佛,万法识途,日行千里。
行诫所修佛门传承是“禅宗”定禅修佛。所以未来无论行诫修行佛教经典还是拳功仙法,只要他能通其意法,融会贯通,定能日行千里,但万事都说来简单,做来难,只说能融汇通意,便能日行千里。却不说,仅说这“通意”二字便行如难步,如进泥沼,就说这一套《阿罗汉伏魔拳经》行诫便是行桩练拳有一年之多,初练拳经之时,行诫只能依靠拳法画图,一步一拳,按桩练习,苦练半年之久,终没有收获。
最后没办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问看起来不会打架的师父:“年纪轻轻,三个字“没见识”多看看别人打架,就会了。”
看别人打架?呃...自从他记事后,他跑的最远也就这方圆几十里,他从来没见除了师父之外的第二个人了吧...怎么看人打架?我唯一见过的外人就只有有前几年来这里游山玩水的道士了。一个光秃秃的山,也不知道有什么看的........
总之没人
“那就看他们打架。”
师父翻开行诫拿过来的《拳经》指着上面的小人,让他看他们打架。
看他们打?
那怎么看?
忽然脑子里就像有一点灵光一闪。他拿起拳经反复揣摩翻动,那些日的诸多困惑,竟然在一张张拳经翻页过程中一一解惑,原本固定的拳法招式与经络运行,竟然在他不断观摩中变化了起来。
师父在袖里默默收起法印。
招式在变化,招式在延展。原本固定的十招竟然在他的眼中不停繁化,十式,二十四式,三十六式,七十二式,八十二式.....每式的变化各不相等,各招式之间又相辅相成连动成一套极其复杂完整贯通的《阿罗汉伏魔拳经》。
看的脑袋发懵的行诫,眼睛里最后竟幻化出两千八百一十招式,拳法融合,万式归一,越来越精通,招式却越来越少。
一式变万式,如开山门,万式变一式如登山。一步开山门,武道步步登高顶!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今晚前半晚顶星练拳,今晚后半夜扶月抄经。一篇《阿弥陀经》便是陪他伴月的友伴,一笔一划,一字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字若银月倾入纸中,泛泛生辉,令人沉迷,又使人心安。
这是一夜,却也是一月~
一成不变的寺庙,一成不变的枯山,也许在这之中唯一的变化,只有不停长大的行诫,也许只有看起来不停变老的师父。
............................................
每日的习经,抄经,练拳,看似普普通通的三件事却又充实的陪伴了行诫五年。七岁到十二岁,五年的时间。当年的那个小和尚到现在已经变成了少年。
寺庙院中
一少年正在练拳,一拳一式似若神明
拳法之间佛威似有降龙伏魔之威势,练拳之人周身似有金刚罗汉伏魔虚影,怒目横眉,怒发冲冠,降龙伏魔之意无畏八方。
拳罡流转,激荡浩然,拳意如流水,流泄八方,一拳一式浑圆无方,好有神灵于天灵守卫。
而练拳之人正值总角之龄,正是如今行诫。
行诫现在无论是练拳还是习佛经与几年前相比可谓是相当“勤奋”。
他每日从卯时起床,承黎明甘露,吐纳晨曦紫气。晨借天地初晨,晚借月露星辰,以养拳意。
每日初晨,早起练拳一个时辰后,再读佛经半个时辰至戌时。诵读佛经用以收养浑身拳意,巩固自身。而后便开始为师父和自己准备早斋。
佛门并不忌肉食,但忌五荤“葱,蒜,韭,薤【XIE],兴渠”。师父两年前和行诫说:正值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肉才能养补血气。后让行诫去寺外的森林中猎捕野味吃。
当时行诫就又开始疑惑了?:“野味?吃肉?师傅我们和尚可以吃肉吗?
师父仿佛又看透他的想法了:“佛门本就不诫肉食,佛祖当年教导诫五荤‘葱,蒜,韭,薤,兴渠’五类,有传说佛在禅定思中发现,荤的气味为鬼道众生所喜,食荤就气,如鬼常吻食荤者之唇,令其福德消受。你怕什么,整天练拳不是白练的,但再不补一下就白练了。
再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可知?心中有佛,吃什么都是斋饭。”
正在做饭的行诫,想起师父说的话。看向菜板,一个脱了毛光秃秃的锦鸡,行诫拎起手中菜刀,往菜板上的锦鸡狠狠剁上一刀。
“师父吃饭了。”
做完饭的行诫端着菜正在招呼师父吃饭。
两双竹筷,四个馒头,还有四菜一汤,一个锦鸡煲汤,一个鲍菇炒青笋,一个青菜茄子,一个素三丝,还有一个硬菜红烧肘子,三素两荤,当然荤菜是给行诫自己的,素是师父的。
两个人,吃四菜一汤,四个馒头。两个人硬是吃出四人份的量。但是这四人份的量却都可以进行诫一个人的肚子。
人坐齐,行诫就迫不及待的就开吃
“慢点吃,师父不和你抢。”看着拿着馒头,筷子不停往嘴里塞鸡腿的行诫,师父无语的笑着摇头。明明头一次吃肉的时候,半天还不敢吃呢,叨个肉还犹豫半天。现在......唉
“嘿嘿...呜呜...呜,嘿嘿。”
“嘴里咽下再说话。”
“嘿嘿,师父我这不是赶紧吃完,然后去练拳吗,吃饱饭后我感觉练拳最棒了,哈哈。”
行诫咽下去笑哈哈的和师父说。
“不急,今天练拳晚点,你慢点吃,师傅和你说件事。”
“说事,怎么啦?师父。”
听到师父说有事和他说,行诫老实的放下手中的馒头、筷子听师父说话。
“没事,你接着吃,只要听我说就好,我也慢慢吃。”
行诫也不急忙吃饭了,师徒两人开始慢慢的吃饭,这也许是行诫五六年吃饭唯一一次慢慢吃饭的时候了。
“你还知道我们寺名“无量寺”原自何来吗?”
行诫,身形立即挺直,放下手中馍筷,这个他可太懂了,契合本心所识,答曰:
“四无量心,我佛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悲、喜、舍四种心,或入慈、悲、喜、舍四种禅观。又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无量心解脱。所谓慈无量心,即友爱之心,能与众生安乐之心。悲无量心,即同情他人的痛苦,救拔众生脱离苦境。喜无量心,即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欢喜之心。舍无量心,即如上三心亦不执着,又舍弃一切冤亲之差别相,而平等对待之。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又平等利一切众生,故名等心。此四心依四禅定而修之,则得生**之梵天,故云:无量梵行。我们的寺名就来由其中。”
师父赞许的点了点头,又问:
“是。但你知道为何我们要承载这个“无量”真名吗?”
“是传承?”
“不。”
师父笑着摇头
“是对众生无量福德的期盼?”
“接近了。”
师父看他答不出来也没有与他多作为难:“你想的很多,说的其实也对,无量二字,广泛万象,包括你说的答案,但若这样答出便是,“浑答”了,万物万象,终有一用,一用终有其意。这个“无量”二字万般说法,却终有一意。”
行诫听师傅怎么说自己也有点好奇了
“是什么?师父。”师父解释很多,却终没有说出这个“无量”是什么意思。
师父夹了一口菜,慢悠悠的说:
“这个无量,只是仅仅用来镇压封印的~”
“镇压?!镇压什么啊师父?是什么妖魔鬼怪吗?”
行诫听到师父说镇压,他又好奇又有点惊讶。一个在这里生活十二年的人,自己的寺庙竟然是用来镇压的,让谁听说都要惊讶不已。
“不,并非是镇压的妖魔鬼怪。”
“那是什么?”
不是妖魔鬼怪,那还能镇压什么呢?我平时在经书上看的就是:佛祖镇妖,达摩制鬼。
师父淡然一笑,看着惊讶的行诫:
“你在经书上可看到过“六天魔波旬吗。”
“啊,六天魔波旬?我在《佛说逆魔经》看到过……师父?!”
自我感觉聪明的行诫,小脑袋瞬间反应过来。“您是说这里压着“大自在天魔波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