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小康(播种小康)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 (播种小康)播种小康最新章节列表

小说推荐小说《播种小康》是作者““70周年专题”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邓小平小平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邓小平连忙将老大娘扶起,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对四川省委领导说:“山区农民居住分散,生活艰苦,政策要放宽,让山区农民尽快富起来”●邓小平说:“沼气灯和电灯一样亮沼气的灯具炉具,你们社队企业可以生产嘛!沼气化可以带动社队各种工业的发展”●成都之行慰问画家并题写画院邓小平离开陕西之后,便来到了自己的故乡,“天府之国”的四川在成都......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播种小康 作者:70周年专题 角色:邓小平小平 小说《播种小康》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推荐文,它的作者是“70周年专题”。环环相扣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邓小平,这位当年指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在推翻三座大山中,屡建奇功的中原局第一书记,如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又在这块当年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为中原人民如何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早日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小康”蓝图,而弹精竭虑。还在湖北视察“二汽”时,邓小平就对段君毅、... 播种小康

五、河南之行 精彩章节免费试读


●邓小平说:“你们河南地处中原,你们“算账”的数字是“中原标准”、“中州标准”,有一定的代表性。”

●邓小平说:“为了实现小康目标,要敢想、敢干,敞开思想,找门路。”

●邓小平说:“提拔青年干部问题,这次出来看,有的是人才。“

● 河南之行在中原大地谈小康

7月22日晚,邓小平一行在视察了“二汽”之后,在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段君毅、第二书记胡立教的陪同下,乘专列向郑州方向奔来。

邓小平,这位当年指挥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在推翻三座大山中,屡建奇功的中原局第一书记,如今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又在这块当年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为中原人民如何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早日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小康”蓝图,而弹精竭虑。

还在湖北视察“二汽”时,邓小平就对段君毅、胡立教说过:

这次出来到几个省看看,最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农村奔小康,达到人均1000美元,一个是选拔青年干部。

段君毅等同志,向邓小平汇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南农村的发展变化,以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邓小平问道:“你们的账是怎么算出来的?”

段君毅、胡立教回答:“我们在火车上算了一笔账,河南农业按照每年增长8%递增,就可以提前两年达到人均1000美元。”

接着,段君毅、胡立教以河南新乡县七里营乡的刘庄村为例,就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乡镇工业、副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和具体数字,向邓小平算了河南农村何时达到小康水平这本“账”。

邓小平听后,提了一些问题,又让他们反复核算一下,再三要求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算准确。

邓小平说:

如何实现农村奔小康,达到人均1000美元,我做了一些调查,让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东北三省等省份,一个省一个省“算账”。

我对这件事最感兴趣,8亿人口能够达到小康水平,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你们河南地处中原,你们“算账”的数字是“中原标准”、“中州标准”,有一定的代表性。

段君毅、胡立教在“算账”中,谈到黄河中游河南境内段,修建小浪底大型水库,可以在防洪、发电、灌溉、水利等方面,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邓小平摆摆手说:“小浪底水库现在还没有建成,不能算进去。”

段君毅、胡立教还在汇报中谈到,可以在保证完成国家调拨粮食任务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时,邓小平表示赞同。

段君毅、胡立教还谈了河南正在发展棉花生产,争取通过科学种田,不断提高棉花产量,使全省棉花平均亩产由50斤提高到70斤。

邓小平说:“70斤太少了。”

一路上,邓小平最为关注的话题是,如何使中国农村尽快发展起来,如何使中国农民尽快实现人均1000美元,达到小康水平。

每当谈到一个具体问题时,邓小平总是饶有风趣地掰着指头,从现实数字到发展远景,一项一项地仔细地算账。

在谈到农民住房问题时,邓小平指出:

过去对于发展建材工业不重视,把盖房子不当生产,只当消费是不对的。

四川的老太太有了钱,一是娶媳妇,一是盖房子。建筑工业大有发展前途,包括城市和农村,发展建材生产只搞砖瓦不行,要搞现代的、轻型的。为了实现小康目标,要敢想、敢干,敞开思想,找门路。

在谈到农民的燃料问题时,邓小平指出:

农村发展沼气要列入计划,使用沼气不仅节约能源、节约时间,而且减少疾病,又清洁卫生,20天发酵消灭血吸虫,还能秸秆还田,提高肥效。但是发展沼气一哄而起不行,要有计划、有步骤,一批一批地搞。

怎样早日使中国人民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水平,是邓小平长期考虑的一个战略问题。

在农村改革初期,邓小平就号召全党解放思想。

在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

邓小平认为,不要光喊社会主义的空洞口号,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

1980年5月5日,邓小平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说: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到底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邓小平还说:

我们在一个长时期内忽视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从1957年起,我们的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拿农村来说,至1966年的10年间,农民的收入没有增长多少,多数地区的农民还处在贫困状态。

因此,邓小平支持农村改革,赞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

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邓小平论述的第二个飞跃,反映了邓小平对中国农业未来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农民的真正希望所在。

在1980年的4月和5月,邓小平曾两次就农村政策问题,同中央负责人谈话,提出农村政策要继续放宽,土地承包给个人,不会影响我们国家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经过此次对河南等几个省的情况,以及对发展远景调查之后,邓小平对人民早日达到小康,实现人均1000美元的目标,心里更加有底了。

列车在鄂东北、豫西南的大地上急驰着……关注干部选拔问题

7月23日6时6分,邓小平乘坐的专列,沿着铁路专用线,缓缓驶入郑州市区北面一个绿树环绕、环境幽静的大院。这里就是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

当邓小平稳步走下火车的时候,早已等候在这里的省委常务书记、省长刘杰,以及其他省委常委们,立即迎上前去,代表河南省全省人民,向邓小平表示热烈的欢迎。

早饭后,省委第一书记段君毅,省委第二书记胡立教,省委常务书记、省长刘杰,就河南当前的主要工作向邓小平作了简要汇报。

汇报结束,省委负责同志请邓小平讲话。

邓小平说:

提拔青年干部问题,这次出来看,有的是人才。现在取消‘终身制’是个大问题,干部终身制,老当第一书记谁敢提意见?提拔青年干部,光靠推荐不行,要下去发现人才。

干部要考核,两年一考核,不称职就下来。厂长工资待遇要提高,教授不一定比校长地位低。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解放还不够,要解放到本世纪末。

这次谈话不久,在1980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充分论证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明确了改革的方向。

在讲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建立正常的离休退休制度。

邓小平指出,本次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向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开刀。具体措施有:

一是淡化评审,强化聘任,评聘分开;二是逐步建立社会化评价机制;三是高职可以低聘,低职也能高聘,要成为制度;四是进一步扩大和规范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和国际接轨。

这篇讲话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按照中央的部署,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并首先在克服权力过分集中、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实现干部队伍年轻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邓小平离开河南后,河南省委为了尽快贯彻落实邓小平此行一系列的重要谈话精神,在当天下午,就召开了省委常委会议。

段君毅、胡立教、刘杰,一一向省委常委们详细传达了邓小平在湖北二汽、在专列上、在河南视察期间的重要谈话精神。

常委们在认真学习、讨论邓小平谈话的基础上,制定了尽快贯彻落实邓小平谈话的具体措施。

在同年的8月上旬,河南省委召开了以贯彻落实邓小平重要谈话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省委工作会议”。

与会同志通过认真学习、讨论邓小平重要谈话,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省委负责同志,分别就选拔中青年干部,尽快发展河南工业、农业、财贸和山区经济等问题讲了话。

会议特别就如何选拔中青年干部,以及如何尽早实现人均1000美元奔“小康”等问题,进行了重点部署。视察花园口水利工程

7月23日,邓小平在河南省第三招待所,与该省的领导同志进行了座谈。

邓小平在听取汇报后,作了重要指示:

农村要发展,要注意两点:

一是政策要正确,群众赞成联产责任制,政策威力大,有了正确的农村政策,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中国的山区应是最富的,面积大,人少,许多东西可以包给他,搞不好罚,超产的归他。

二是科学种田,要抓种子,优良品种,要搞好种子公司,繁殖良种。

农民收入增加了,有了钱就要盖房子。

建材工业有大的发展前途,只搞砖瓦不行,要搞现代的,轻型的。

10时左右,邓小平提出要出去走走,去看看黄河花园口。

随后,省委负责同志,陪同邓小平登上一部中型轿车,驶往郑州北郊的黄河花园口大堤。

汽车驶到花园口黄河大堤下,邓小平便健步登上大堤,久久凝视着滚滚东流的黄河水,抚今追昔,思绪万千。

早在1960年2月18日,邓小平就视察过黄河花园口水利枢纽工程。

邓小平和段君毅等省委负责人边走边谈。

在黄河大堤上,邓小平问起了黄河现在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等具体情况。

有关负责同志做了详细汇报。

邓小平走下大堤,一直走到黄河主航道旁,仔细观看了黄河主流的流量,询问了黄河泥沙的情况和防止泥沙淤积的措施。

返回驻地的途中,邓小平说:“维持黄河的现状,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现时有危险,因此,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汛期防洪问题。”

邓小平还幽默地说,“花园口不可不看,但看一次就够了。”

回到省委三所后,邓小平亲切会见了省委全体常委和省军区负责人。在与大家进行简短的谈话后,在8号楼前,邓小平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随行的人员告诉在场的几位记者:

这次小平同志出来视察,规定了“十个不”,即不带秘书、不带记者、不广播、不登报、不上电视、不题词、不赴宴、不公开出席文艺活动、不住豪华宾馆、不兴师动众扰民。

今天请你们来,主要是留个资料,洗的照片开个票以便好付款,没有报道任务。

听了这些情况,几位记者既感到吃惊,又对小平同志感到由衷的敬佩。

邓小平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给河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留下了永远难忘的深刻印象。

时近中午,段君毅、胡立教、刘杰等省委负责同志,陪邓小平共进午餐。在餐桌上,邓小平兴致盎然,谈笑风生。

在品尝著名的黄河鲤鱼时,邓小平说:“陈老总,指陈毅是既会吃又会做,我是只会吃不会做。”

这些幽默风趣的谈话,使得席上充满了轻松而又有兴味。

15时30分,邓小平与省委负责同志话别后,乘专列离开郑州,北上返京。

位于黄河南岸、郑州北部的花园口,在1983年撤乡建镇。

抚今追昔,花园口镇西黄刘村的孙老汉不禁感慨地说:“变化太大了。”忆起往事,孙老汉不由自主地眯起了眼睛。

孙老汉说:“依着邙山,傍着黄河,过去,俺这里可是名副其实的穷山恶水。”

1960年和1980年,邓小平来此地视察的事情,尽管已隔多年,可孙老汉说起来,仍是如数家珍。

孙老汉回忆说:

那时候,邓小平同志来咱花园口视察过呀。60年代那时候,老百姓每天都过得紧紧张张,大家听说国家领导人来咱这儿视察,甭提多高兴了。

再说,邓小平可是咱们国家的功臣啊,他来过之后,咱们干活的劲头也就更大了。

听说,他还为了保证咱老百姓的安全,特别拨款修黄河大堤呢。

上个世纪80年代,咱们这里先是公社改了乡,又改成了镇,公路也修起来了,进城一趟变得非常容易,咱们也能随时进城买东西了。

“中原标准”按照邓小平的构想,逐渐变为了活生生的现实。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国史全鉴》本书编委会编团结出版社

《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中央档案馆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邓小平》袁永松主编红旗出版社

《邓小平传奇》裘之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谁来重奖邓小平》赵丰主编华夏出版社

《邓小平八次南巡纪实》童怀平李成关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中国改革第一人——邓小平》卫炜王骏李乾元董武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邓小平语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武市红高屹主编人民出版社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