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熏悟”,主要人物有刘备张谦,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一名野外求生者意外穿进两千年前的三国时期。既来之则安之,那就当一场古代版野外求生吧!他可是三国的死忠粉,什么天下大势他可都知道!要说战乱,刘备必是首选。可要如何才能帮助他呢?潜入曹营便是第一步。反正人都在三国了,那他可就要干些改变历史的大事件了!...
刘备张谦是军事历史《三国风云录:我纵游天下看活史书》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熏悟”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冲儿啊,你要记住,看破不说破,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老师你好好讲道理嘛,动手干嘛?”冲儿一脸委屈。“我怕你忍不住抖落你的小聪明,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你父亲一样,希望你聪明伶俐,平平安安的。所以这两下是给你教训,让你知道力留三分,智露一半,你可知晓?”也许是生平收的第一个弟子,所以张谦也忍不...
阅读精彩章节
战国时期:司马、司空、司徒;
秦朝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西汉三公: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
东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魏晋之前,三公是掌控实权的;隋唐以后,三公大多是虚职,相当于荣誉职位。)
在曹操把世家都得罪了一个遍的情况下,曹丕能稳住曹魏的局势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
只可惜,后来曹丕死的早,曹睿即位时,曹家人把握了大权,又把世家得罪了个便。
再后来,司马懿指着洛水放了个屁,就鼓动世家夺取了曹魏的大权。
不知道若是曹操看到曹魏的结局,会不会后悔杀了那么多名士,会不会后悔杀了华佗?
(作者的意思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杀,世家子弟就不能杀。有些情况你可以杀,比如杨修,曲解军令,动摇军心,这是名正言顺,杨彪或许会不满意,但是他人眼中,你这是有正当理由的;但有些情况你是不能杀的,比如华佗,无论是野史上记载的开颅之事,或者《后汉书》上记载的假借妻病不为曹公医,人家医者有自己的选择,你可以不治疗,或者谈条件嘛,你一言不合就杀了,这不符合游戏规则,你说游戏规则是你定的,那人家肯定不跟你玩了啊。再到后来,荀彧崔琰的人的死,那更是寒了世家的心了。)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靠一个杀字解决的,用恐惧吓不到有骨气的中国人。嗯,这才是作者想表达的。)
“许多人都说父亲不该杀那华佗,老师也这么觉得吗?”曹冲见张谦陷入了沉思,叨唠着脑袋问道。
“曹公深谋远虑,能见人所为见,行常人所未行,许多事情不是你我所能理解的。”人都死了,张谦再说一句“你不能杀”有什么意义呢?
“老师骗人,我看老师脸上明明写着父亲做错了!”曹冲满脸写着狡猾。
?
此子能读我心意,断不可留!
“冲儿啊,过来点,老师教你一个道理!”张谦和蔼可亲的摆摆手,等到曹冲靠前后,张谦一把抓住曹冲,给他的屁股狠狠来了两下。
“冲儿啊,你要记住,看破不说破,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老师你好好讲道理嘛,动手干嘛?”冲儿一脸委屈。
“我怕你忍不住抖落你的小聪明,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你父亲一样,希望你聪明伶俐,平平安安的。所以这两下是给你教训,让你知道力留三分,智露一半,你可知晓?”也许是生平收的第一个弟子,所以张谦也忍不住提点他一下,当然,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极限了。
“冲儿知道了!”曹冲拍拍屁股,找了个凳子坐下。
“还有,你刚才上一句说什么?”
“我说,‘冲儿知道了’。”
“我是说上一句。”
曹冲想了想,“我说‘老师应该讲道理,不该动手’。”
“嗯。那我问你,假如你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你希望管理你的官员是文质彬彬的书生,还是手拿刀剑的将军?”
“如果没有危险的话,我肯定更希望是个读书人。”
“你说的没错,因为世人都希望自己面对的人是一个可以讲道理的,而不是随意就把刀架到别人脖子上的。”
“老师的意思是说,那些人劝谏我父亲不杀华佗,并不在于华佗该不该杀,而是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效忠的主公是个随意杀人的……”曹冲说到最后,声音低了下去,而那嘴型,明显是“屠夫”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