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霹雳火(李千里几次墨香)完整版免费在线阅读_(李千里几次墨香)完结版在线阅读

“几次墨香”的《大明霹雳火》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退役士兵李千里,某军械厂研究员,探险期间意外由一个神秘山洞穿越到大明,获得神秘力量后的他,从市井小民,到改枪造炮,虐鞑虏灭倭寇,功成名就,升官发财,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点击阅读全文

第6章 有人投奔


他们父子二人,收拾完营地,留下基本物资,背着狼尾和皮毛,熏肉,还有那五只哼哼唧唧的猪崽子,摇摇晃晃往回走!

他们这三天可谓收获满满,这次获得的收入交完税至少20两不止,因为虎鞭,虎骨,狼尾,都没有卖呢!为了防止那个狗日的孙保长继续吃拿卡要,他们父子二人决定兵分两路,李千里带着猪崽子回家,李老汉直奔离狩猎地比较近的南阳县城,因为他家汝阳县有张保长的眼线。

李老汉怕自己儿子没钱,就从钱袋子里给李千里拿了10个铜板和一些碎银子,看着李老汉瘪瘪的钱袋子,李千里把碎银子给了李老汉说:爹10个铜板就够了,就路上吃一顿饭钱。你这给太多了,说什么都没要银子,因为这个家实在太穷了。

李老汉看拗不过儿子,就没说什么,直奔南阳县城去了,李千里背着猪崽子,背囊里武器区,是早就已经保养完拆解完毕的步枪,李千里路过汝阳县歇脚,准备吃碗面,他警惕的把背囊放在身边,猪崽子则是放在外侧,谁知猪崽子并不安静,大叫起来,搞得李千里很尴尬,李千里匆匆吃碗面结了帐,背着猪崽子就往外走,刚走出没多远,就听店小二叫住了他,李千里疑惑的望着店小二说:我付过钱了啊。

店小二说:客人误会了,我听你这麻袋里是猪崽吧,我家东家有家酒楼,有个大人物点名需要做烤乳猪,可是苦于没有人愿意出售猪崽子,客人这是猪崽子吧,东家让我问问能不能把猪崽子卖给东家!

李千里知道这是个机会,接触县城里大人物的机会,家里人说不定因为这个能翻身!就应承下来,跟着店小二进了旁边酒楼侧门进了后厨院子里,一推门就看见一个身穿绸缎,手拿折扇的人,现在院里走来走去很着急,这肯定就是东家了。

李千里背着滋哇乱叫的猪崽子刚进门,那个人就迎了上来,先是拱手一礼说:这位小哥,想必店小二已经说了情况了吧。李千里点头表示明白。

看着这个人如此客气,李千里顿时萌生好感,他知道这个人肯见他,并且不以高姿态示人,说明他也是穷苦人家走出来的,更何况他有求于李千里,这个时代,没有人会随便卖小猪崽子。无他,因为动物油脂是这个时代奇缺的东西,都等着猪崽子长大后卖高价取油脂,所以没人会轻易卖自家猪崽!

鄙人姓刘,单字一个鹤。也是穷苦出身,我看小哥是老实本分的人,请问这猪崽子的来历是自家养的吗?酒楼东家紧接着自报家门后问道。

李千里说:这是野猪崽子本来想带回家给母亲养,既然东家需要,卖于东家也并无不可!

什么?野猪崽子,店小二惊叫道!

刘鹤倒是淡定许多,仅仅眼皮抽动了一下,不过这一细节,被李千里准确的捕捉到了。

刘鹤继续说道:野猪崽子可是稀罕物,因为没有人能轻易捕捉到这玩意,更何况野猪崽子做的烤乳猪,价格翻了几倍不止,如果小哥手里真有野猪崽子,我可以出高价全部买下!

李千里点了点头说:先验验货吧!就把麻袋放下来,店小二打开麻袋,拎起一个小猪崽子,只见猪崽子背上皮毛是棕色,上面灰白道道。刘鹤走上前,看了看确实是货真价实的野猪崽子!小哥每只1两怎么样?

李千里觉得价格很公道说:没问题刘老板。小哥如果有野猪肉或者其他野味都可以来找我,我这酒楼做的是特色,我有的别人没有才行!李千里顿时明白刘鹤能发达的原因了,他的酒楼做的就是独家!李千里点点头表示明白。

接过刘鹤递过来的钱袋子,刘鹤才想起来,不好意思小哥,刚才客人要的紧没来得及询问名讳,请小哥告知!

李千里随口答到:鄙人姓李 字千里 家在汝宁府李家村 。好,千里小哥,下次有这等好物,一定来我们一品鲜酒楼!我亲自接待,因为有急事恕不招待了,我先行一步。李千里侧身说:刘老板请便!

一个酒楼大老板对一个市井小民客客气气,果然人比人气死人,相比于孙保长,李千里觉得他们简直不是一个纬度的生物!不过也难怪,这么大的酒楼没点手段怎么能盘下来呢?

李千里拿了5两银子,去了县里最大的铁匠铺,铁匠看到李千里来了,迎上去问:客人您想要点什么?我这里有最好的农具和菜刀,如果需要剪刀这边也可以定做!

我想要一根钢条,长2尺,宽2寸,厚半寸,不过要折叠锻打,需要精钢!您看能不能做,做好了银子好说。铁匠想了半天说:客人你的要求有点奇怪,俺汪铁匠打铁12年还真没听说过这个东西,李千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图纸,递了过去说:如果可以做好,我给你2两银子,我急着用!这是一两银子,当做定金!

要知道,2两银子相当于铁匠一个月的收入,铁匠立马应承下来,说1个时辰足矣!虽然不知道李千里要做什么,不过汪铁匠根本不想那么多。因为这年头有口饭吃比什么都重要,更何况这燕王朱棣和小皇帝朱允文在打擂台,兵荒马乱的,太难了!

李千里没说什么,放下银子就去旁边木匠铺了,直接选取2根3尺长3寸宽的方枣木和牛筋绳。李千里目的很明确,本来想做复合弓,可他发现以现有水平打造轮滑组实在太难!只能退而求其次制作钢弩。

最后李千里以打猎名义跑到另一家张铁匠铺定做机括和现成的铁钉!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不假,等他跑完这一圈回到汪铁匠那里时,汪铁匠正在打磨抛光钢条!李千里拿到钢条后试了下,果然回弹效果极其完美,并且敲击钢条声音极其清脆,看来这汪铁匠没偷懒!

李千里付了尾款把钢条带走了,汪铁匠虽然不知道李千里到底要干什么,不过还是拉着他送了他一些加工钢条的锉刀等工具,因为老实本分的他觉得不能让客人吃亏!加上2两银子实在太多了!

李千里没说什么拿着钢条和工具就去张铁匠那里去了,他顺利拿到机括和铁钉后扛上木头直接准备回家,回家路上顺道把剩余的钱买了粮食和盐巴。一直到天擦黑才到家。

母亲代氏心疼的看着儿子,赶紧接下李千里手里的东西,李千里没让家里人碰背囊,从里面拿出粮食和盐巴交给代氏。刚到家李老汉就红光满面的回来了,腰间系着沉甸甸的钱袋子!刚到房子里就抓起桌子上的水灌进肚子里。缓了好一会才张嘴说除了缴税,一共挣了23两银子。然后把钱袋子给了代氏

代氏和大妹二妹也笑得合不拢嘴。李千里把他今天的经历和目标给李老汉说了下,李老汉表示支持,李千里回到单独的房子里,保养完步枪,涂上厚厚的油脂,把枪和子弹都小心翼翼的包装起来,放在最里面箱子里才作罢!

出门就看见一家人围着今天李千里带回来的东西,李千里走上去问李老汉:爹,大明最强的弓箭能射多少步?李老汉回忆了下说:150步到200步有杀伤力!李千里接了话说:爹如果我告诉你这些东西,能让弓箭射300步有杀伤力,你信么?

我信,我当然信,我儿子可是道家子弟!需要我做什么你就说,老汉我别的不行,只要需要你爹我,你说就是了。

看着全家人投来相信的目光,李千里十分感动,母亲代氏端出早就准备好的大米饭和炒的菜!这回大妹二妹没凑上来,因为家里油脂肉菜不缺了,家里的女眷才几天都能看到满满丰润起来的面庞。

吃过饭,李千里拉着他爹在李千里的屋子里,叮叮当当,敲敲打打,大妹好奇的扒在门口,看着李千里用锉刀一点点挫着手里被弄成两节的钢条。李老汉则是按着李千里化的线,在方木条上凿木头。虽然不知道凿的是什么,但是李老汉很认真的做,因为这是在帮助他儿子,他们不卖力么!

大妹看了好久撑不下去了就回屋睡觉去了,而李氏父子还在热火朝天干着!最后只见2尺的钢条被弄成一长一短两根钢条,钢条边缘已经被磨的光亮,钢条由长方形,被做成两边稍尖中间粗的梭子形!

李老汉已经把两个方木条已经加工成型,暗红色的木条中间被开出放弓箭的凹槽,机括部分和弓臂部分已经加工出安放的空间!并且李老汉还在细心的打磨了木条。

李千里用锤子将两个机括用烧红的钉子一点点分别钉进两个木条里面去!两条精钢打造的钢条,被回火做成半弧状,然后重新淬火,提高硬度和耐磨程度!

最后将弓臂装在枣木槽里,做成这个现代弩的形状,最后用木塞做最后固定!李老汉这才反应过来,询问他儿子是不是想做弓弩,得到肯定答复后便不再问什么!

组装完后,李千里就开始涂抹早就买的鱼胶,做最后调整,李千里忙完手里的活后,才开始选择手里的牛筋弓弦,当前的弓弦肯定不能支撑刚弩的巨大动能!李千里试了很多次弓弦,都不是尽如人意。直到他把眼光聚焦在他带来的背囊上面的鱼线上面,当初为了野外生存钓大鱼,特地带了22号钓鱼线,这已经是最大的钓鱼线了!

要知道22号鱼线的拉力是56公斤,为了防止弓弦断掉,弩臂大的用4股22号线组合成一根弓弦,最后缠上牛筋包裹才算搞定弓弦。考虑到李老汉年纪问题,李千里决定弩臂小的那个用3根22号线做成弓弦。

他们父子费了好大劲才把弓弦上去!最后在弩的头部穿上刚环,才算大功告成,李千里试了试,用脚踩住弩头部的刚环,咬牙才把大的弩给上去,机括刚好勾住弓弦,然后装上已经准备好的弓箭,对着院子里50米开外的大树,扣下机括,只听嗖的一声,箭头已经射入大树,箭尾还在摆动,李千里跑过去好不容易才拔出箭尾,箭身入木三寸不止。

然后试了试小号的弩,除了射进木头的侵彻力只有2寸,其余的都很合适,最起码李老汉能自己上弦,李千里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李老汉对弓弩做了最后的收尾工作,毕竟跟着朱元璋打过仗,见过弓弩怎么保养,木条部分先刷木漆防止虫蛀,其余部分小心的打磨,然后上油,忙完这些,李老汉才放心的回屋睡觉!

李千里没敢休息,用买来的钉子,敲敲打打做成箭头,一直做了50个,把弓弩放好,才爬上床呼呼大睡!

邦邦邦,李千里被敲门声惊醒,就听到院子里哭声一片!李千里疑惑的拉开门,就看见院子里两具白布遮盖的遗体,遗体一旁男孩在哭泣,遗体应该是男孩子双亲。李千里疑惑的看着院子里的父亲李老汉。他并不知道这是他的远房亲戚,李老汉掏着银子给送来遗体的官差,表示感谢。一边让李千里过去,告诉他这是他表哥。

李老汉就去忙活他这苦命远房姐姐和姐夫的后事去了。李千里打量着这个便宜表哥,他这个表哥看起来憨憨的,估计从小吃苦干活,一手老茧,叫上泪流的稀里哗啦!

母亲代氏告诉李千里,这个表哥姓张没有名字,因为比较老实憨厚,大家都叫他张憨,这时代,穷人是真的没活路。

燕王朱棣和小皇帝朱允文忙着打仗,根本没有人会在乎这些人的死活,更何况连名字都没有的穷人,更是蝼蚁般的存在!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李老汉忙活了好几天才算把张憨的父母安葬完毕。张憨不知道怎么报答他这远房舅舅。一个劲的只会磕头!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