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珅典学中郎将)红楼和中堂全章节阅读_贾珅典学中郎将全文阅读

正在连载中的穿越重生《红楼和中堂》,深受读者们的喜欢,主要人物有贾珅典学中郎将,故事精彩剧情为:“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满清正红旗\/一等忠襄公\/首席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理藩院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钮祜禄•和珅

点击阅读全文

第2章 贾致斋入职笔帖式


贾珅(和珅)在门口和园儿说了几句,寻摸着记忆和她边走边说去后厨了。

现在是五更天,按照西洋人的历法,大概是第二天3时至5时,天还很黑着呢。二人提着灯笼,摸黑寻着被后厨的灶台的火光而去。

三进的四合院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但是给家里这几口人住却绰绰有余了。须知“京城居,大不易”,前世作为权倾朝野的满洲权臣,他很清楚这一点,好些个中下层官员在京城的住宅比这还小。自己家三口人能住这么一座四合院已是很不错了(当然要是自己的祖父没那么败家的话,或许还能住的更好)。

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厨房,贾秦氏在盛菜装饭。贾珅和园儿见状就过去帮忙打下手,拿出提篮,将一应饭食摆置好盖上盖子,提溜着就朝正房走去。

虽说出身贾府嫡系,但是家里人口少加上贾敛军队出身,家里没那么多规矩,三人就随意坐在桌子上吃起了早饭。

饭后在收拾碗筷盘盆的时候,秦氏叮嘱贾珅去履职报到前要先去大伯那边走一遭:“前天你婶娘跟我说了,大伯让你要先去找他一下,你可莫搞忘了。”

“我省得,我现在收拾一下便寻大伯去。”贾珅达道。

说起贾珅的大伯贾收也是个人物,非科举出身能做到六部里刑部的主事也实属难得。这大秦朝虽然勋贵子弟可以出任官员,但做到从三品高官以上高官确实凤毛麟角,大部分最高还是四五品而已(贾政就是正五品工部员外郎),但那也是家族巨大资源支持的,贾政能不科考就直接当五品官,还是二代荣国公临终前上的折子起了作用,但他除非能力特别突出或者贵人相助,仕途基本止步于此了。

不过大伯虽也是荫官出身,但是从笔帖式一步步做起,加之自身精研刑律,又在刑部。倒也是做得风生水起,现在直接从笔帖式跨步到堂主事一职。主事和堂主事一字之差,权力可是大不一样。贾收能从笔帖式一跃而上成为堂主事,别看品级没变,里面付出的可是惊人的资历和能力。

大因部里一个老堂主事年老致仕,一众笔帖式里,资历够的能力没有贾收强,能力不差的资历背景又不够硬,加上贾收以笔帖式之身曾经办过几个大案要案,倍加堂官赞赏。凡此种种原因,破格从笔帖式提拔成堂主事。

在贾珅看来,大伯这升迁也是稳扎稳打,以他前世经验来看。大伯致仕之前做到大理寺少卿基本到头了,若有大机遇,廷尉(大理寺卿)也未尝不可能。

大伯家离自家不远,一盏茶功夫就走到了。原先祖父去世后大伯家分的宅子在贾珅家东侧隔着一座四合院的地方。后面大伯换了一座大一些的宅子,一座四进四合院,不过也不远。

敲响远门,门房开门一看是贾珅,忙笑着施礼道:“侄少爷来了,老爷昨儿吩咐小的,今儿侄少爷会来,带您去书房。”说着忙请贾珅进门,带着贾珅一路去书房。

按说这大伯家,贾珅不知道来了多少次,哪能不知道在哪儿。但是大伯重规矩,底下人可不敢懈怠,这大概是做刑律的通病,颇有嬴秦时法家秦吏的风格。

不一会儿,就来到正房西耳房,这里就是大伯的书房,仆人忙下去沏茶。贾珅自个儿走进去,里面就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身宽面阔的男子在伏案写字,颇具威仪。

根据原身的记忆,贾珅知晓大伯在忙事的时候最好不要打扰。不一会儿,下人上茶,大伯也刚好停下笔,示意贾珅先喝茶。他待墨迹干了就收起纸卷,放进护书里,才端起茶喝。

“可用过早饭了?还没有的话跟你婶娘说一下,吩咐下人再给你做一份。”大伯边喝茶边问道。

“已经吃过了,今早起的较早,早早就用过了。”

“不错,今后公干也要早起去了,你刚上职,万不可懈怠。早去虽说不能做得什么,也要给同僚上官留个好印象。其它也不多说,之前跟你说过了”,说完贾收放下茶盏起身,“时候不早了,咱们现在就去衙上。”

贾收起身的同时,贾珅不慌不忙起身,应到:“是,伯父!”

贾收眼里掠过一抹诧异,往时自己侄儿在自己面前多少有些不自在紧张,怎么今儿一副悠然自若的样子,看着颇有一副经年老吏的作态。随即也不做多想,这对自己这侄儿来说也是好事儿。

二人上了马车,就往六部衙门去了,一路上贾珅问了贾收一些六部特别是兵部的事项。贾收诧异于这侄儿问的每每都能切中要处,想法也颇有见地,贾珅推说自己之前做过功课。

职业直觉告诉自己这侄儿不同以往的表现,感觉颇不简单,真应了自己兄弟二人的名字,不过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自己的侄子体内换了个灵魂。

不到一刻钟,二人就到了兵部衙门。一带刀小校看到门口有官员,上前盘问道,贾收取出名刺奉上。

这小校招来一兵士,遣去禀报。不一会儿,走出一个三十岁左右的身着青色白鹇补子官袍男子,满脸堆笑而来。

“纳德兄,真是让弟好等”,男子笑着说到,转头看向贾珅“这为少年应该是令侄儿吧,果然生的仪表堂堂呀!”

“哈哈哈哈,仲文贤弟谬赞,”贾收一改往日的严肃,俨然另一个人,客气完介绍道,“这是我家老二的独子,单名一个‘珅’字,尚未取字,唤他珅哥儿就好了。”

“拜见刘叔父,贾珅这厢有理了。”贾珅不慌不忙的拜谢道。

贾收微微一愣,侄儿怎知这是刘孟武,转瞬一想,随即知道是何故。

“那我就托大唤你一声珅哥儿,”刘孟武也不矫情,随即又问道,“你我未谋面,你怎知我姓刘。”

“大伯曾说过,兵部来了一个奢遮人物,非一般文士可比。两榜进士出身,江南做一县父母时,不止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还智勇双全,横刀立马杀退倭寇,剿灭东海海贼盗朱鼍,上马管军下马安民,端的了得。”贾珅微笑着回答道。

“哈哈,可不敢当纳德兄谬赞,我这算得了什么,六部九卿谁不知贾阎罗的名号,你的伯父才真的是了不得嘞!”背人这么一夸,刘孟武内心也是很自得,这是自己平生的得意事儿,不过表面还是云淡风轻,暗自觉得这小子很是会夸人。

衙门口几人一番商业互吹,刘孟武就带着二人进了兵部衙门。

这大秦的兵部共有四个司:武选清吏司、职方清吏司、车驾清吏司、武库清吏司。贾珅要任职的是武选清吏司里的笔帖式,为正八品,虽然在科举出身的人眼里,八品官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官儿。

但是这已经是非科举出身的高起点了,除非皇帝金口玉言可以让你直接越过七品坎儿,不然单单让贾珅做这八品官这已经是要付出挺大能量的了。

说来这笔帖式一职,朱明一朝并没有,而是满清所创。满清入关好歹也算一时朝代吧,就被拿过来用了。

笔帖式原本是满清首创,创于清军入关前。后来清军入关,多数官员其实并不会汉语,笔帖式就作为各部门的文书誊抄、满汉文翻译的工作。

而大秦朝的笔帖式其实和满清的差别有些大,虽也有从事文书誊抄的内容,但同时还包括将官文进行润色白话、下发文书的起草等工作内容,相比满清的笔帖式要求更高,但也是最锻炼人的。

在六部二院当笔帖式,只要干的好,升迁会比较快。相应的,来这儿做笔帖式的人也多,竞争也很激烈。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当初自己从一个小小的三等侍卫,到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世人总说自己是靠着对皇帝的溜须拍马、宠幸才获得那样的地位,可是也不想想,乾隆那样的皇帝,岂是单纯溜须拍马就能伺候好的,自己办差事哪一不是尽心尽力的。

五十年梦幻,一朝破碎,既来之则安之,老天让我重来一次,定要不负苍天不负我。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