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换悲惨结局,重生狠虐不孝子女》这部小说的主角是沈桂兰天雷,《偏心换悲惨结局,重生狠虐不孝子女》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小说推荐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前世,她偏心二儿子,谁知老病时却被二儿子唆使三儿子扔下山,四儿子因杀人被砍头,大女儿也惨死于家暴男之手。重活一世,她不再心软!果断将老二一家扫地出门、断绝关系。面对这群不孝儿女,她雷厉风行,强制他们劳动改造,开荒种地、做生意,掌握了很多技能……...
小说推荐《偏心换悲惨结局,重生狠虐不孝子女》,是作者“花果山的小猴子”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沈桂兰天雷,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县衙大堂内两具盖着白布的尸体放置在堂中,散发着一股令人心悸的阴森气息。县令猛地一把抓起惊堂木,“啪”的一声在大堂内炸开,随即朝着堂下的杨天雷质问道:“杨天雷!如今两具尸体就摆在你面前,事已至此,你还有什么话可说?!”杨天雷的状师微微侧头,目光与一旁的杨母交汇,不着痕迹地递过去一个安抚的眼神,朝着县令拱手一揖:“大人,杨天雷杀人之举实乃情有可原。那日,杨天雷偶然撞破未婚妻李氏与他人行苟且之事。那李氏...
偏心换悲惨结局,重生狠虐不孝子女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大人,有话要说。”沈桂兰缓缓抬起头:“大人,今天这场闹剧,究其根源,都是因为我家不再答应每年给周家五十斤大米所引起的……”
“还有那银手镯,娘!”杨天雷在一旁忍不住插嘴,片刻的挣扎后,他终于冷静了些许,“这个老妇,不但想要我们家每年给她五十斤大米,竟然还觊觎您手上的镯子。我就是看不惯他们这副嘴脸,才出手教训了他们。可没想到,二哥居然不帮我说话!”
杨天雷顿了顿,平复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大人,我母亲手上的那个银镯子,是母亲辛辛苦苦用自己的银子买的。周家要是眼馋,自己去买便是了,何苦非要通过二嫂来要挟我们家。他们这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我都不明白,二哥怎么就娶了这么个女人进门!”
杨天雷满脸激愤,把这些心里话一股脑倒出来之后,竟发现心里舒坦了许多。更让他感到意外且欣慰的是,县太爷竟真的在认真听他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陈俊听闻眉头紧皱:“来人,速去把府上的大夫传来,给周母把脉,看看究竟伤势如何。”
躺在担架上的周母,听到这话,原本还算镇定的身子瞬间哆嗦起来,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
不多时,大夫匆匆赶到大堂,给周母仔细检查了一番。
随后,大夫直起身,对着陈俊拱手禀报道:“回大人,经过诊断,这个妇人并无大碍。”
“啪~”
陈俊面色一沉,猛地再次拍响惊堂木,对着周母厉声道:“大胆妇人,竟敢公然诓骗本官!若是杨天雷当真伤了你,你这一把年纪,怎会如今还能安然无事?”
周母被这一声吓得魂飞魄散,身子一软,从担架上滚了下来,趴在地上,哭喊道:“大人,冤枉啊!我虽然没有受伤,可我的两个儿子和儿媳确实受了伤啊,真真切切是被杨天雷这个莽夫打伤的呀!”
陈俊面色冷峻:“来人,杨天雷无故乱伤无辜,着实可恶,重打二十大板!此外,罚银500文给周家,作为对其家人受伤的补偿。”
周母一听,原本惊恐的脸上瞬间绽开了笑容:“大人英明,大人英明啊!”
然而,陈俊的话还尚未说完。
他目光依次扫过堂下众人,接着说道:“周家两兄弟,身为兄长,目睹争执发生,非但没有上前劝阻,反而助长事端,各杖责十大板。周母,身为一家之主,放纵家人行事,未能尽到母亲管束的职责,同样杖责十大板。不过念在周母年事已高,这顿板子便由其子代过。”
听到这话,周母脸上那得意的笑容瞬间僵住,自己这把老骨头,若是真的受刑,恐怕真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好在这板子是打在自己两个儿子身上,她悬着的心这才稍稍放了下来,又想到自己还能得到500文的补偿,觉得这一局自己也不算是输。
周母心有不甘,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沈桂兰,向陈俊问道:“大人,那她可是也要受罚?”
陈俊将目光投向沈桂兰,问道:“沈氏,你可有什么话要说?”
沈桂兰一脸平静:“民妇还是那句,甘愿认罚。”
陈俊原本瞧着沈桂兰,心中多少有些不忍,本想就此放过这个妇人。她口中那几个儿子,一个是扶不起来的老二,一个是行事鲁莽、总爱惹事的老四,。
就在这时候,只见杨守安带着老三赶了过来。两人气喘吁吁地站在大堂外,看着跪在堂内的沈桂兰,焦急地大声喊道。
“桂兰,这究竟是咋了呀?原本好好的两家人,怎么就闹到县衙来了呢?”
“娘,不会是四弟又闯出什么祸事了吧?”
沈桂兰缓缓回过头,看向杨守安:“没事,大人一向秉公执法,我心服口服。”
“行刑!”陈俊一声令下,等候在一旁的衙役们,即刻手持长板,神色冷峻地走了过来。
刹那间,大堂内响起一连串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声。
周大与周二被按在地上,打得哭爹喊娘。
杨天雷被绑在一侧,他紧咬着牙关,硬是一声不吭,然而,当他看着长板高高举起,落在沈桂兰身上的那一刻,眼眶瞬间变得温热,一股难以抑制的心疼与愤怒涌上心头。
“啊!要打打我,别打我娘!”杨天雷爆发出一声怒吼,不知哪来的一股劲,竟猛地挣脱了束缚,朝着沈桂兰飞奔而去,以最快的速度挡在沈桂兰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