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推荐《金戈玉令:琅嬅长女除懿症》,现已上架,主角是昭蘅和硕嘉玥,作者“梦昭昭兮予怀”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提前说一下,自设多,剧情差的多~女主是原创人物爱新觉罗·昭蘅,是富察琅嬅长女,生于雍正九年正月十五庚午丙子,出生时,异象丛生,凤凰的鸣叫一直盘旋在紫禁城,还有一声声龙鸣震撼着人心,恰逢西北战事的筹备,雍正大乐,认为此乃大大大大吉,下旨封昭蘅为和硕嘉玥公主………注意女主是原创人物,本文也是自设多,与历史,甄嬛传,如懿传差的多,仅保留了部分剧情,考究党误入~谢谢...
小说推荐《金戈玉令:琅嬅长女除懿症》,男女主角分别是昭蘅和硕嘉玥,作者“梦昭昭兮予怀”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她像一个最忠诚的臣子,履行着对主君的一切义务,却也仅此而已。那曾经存在于夫妻之间、因共同孕育的期盼与隐秘情愫而生出的微妙暖流,已彻底冻结、干涸,不留一丝痕迹。澄瑞堂,这座象征着宝亲王正妻无上尊荣的殿宇,在富察·琅嬅的掌管下,秩序井然,光华依旧,却如同一座用最华美玉石精心雕砌而成的冰宫,散发着拒人千里...
在线试读
那支被深藏于妆匣底的并蒂莲玉簪,如同一个被彻底封印的旧梦,再无重见天日之时。
弘历的每一次刻意接近,换来的都是她愈发滴水不漏的恭谨与不动声色的疏离。
她像一个最忠诚的臣子,履行着对主君的一切义务,却也仅此而已。那曾经存在于夫妻之间、因共同孕育的期盼与隐秘情愫而生出的微妙暖流,已彻底冻结、干涸,不留一丝痕迹。
澄瑞堂,这座象征着宝亲王正妻无上尊荣的殿宇,在富察·琅嬅的掌管下,秩序井然,光华依旧,却如同一座用最华美玉石精心雕砌而成的冰宫,散发着拒人千里的森森寒气。
宫闱深深,天家富贵,从来容不下痴心妄想。当最后一丝情丝在染血的金砖上寸寸断绝,富察家的姑奶奶,终于在这权力的修罗场中,完成了她最彻底的蜕变。
情爱已死,唯余责任与权柄冰冷的光泽,照亮她前行的路。她接过了弘历递来的“和好”台阶,稳稳地站了上去,目光却已越过眼前这个喜怒无常的男人,投向更远处那风云诡谲、步步惊心的帝王棋局。
从此,她的世界,只剩下清醒的筹谋与冰冷的玉阶,每一步,都踏在属于自己的棋路之上。
————
寿康宫的晨光,似乎总比别处来得更慵懒些。
鎏金狻猊香炉里吐出沉水香的袅袅青烟,在透过高丽纸窗棂的、被滤得格外柔和的曦光里,缓缓盘绕、升腾,最终消融在绘着百鸟朝凤的藻井深处。
殿内暖意融融,地龙烧得恰到好处,驱散了二月里最后一丝料峭春寒。
熹贵妃钮祜禄氏半倚在临窗的紫檀木嵌螺钿贵妃榻上,身上松松地搭着一条杏子黄妆花缎夹被。
她手里捧着一卷《贞观政要》,目光却有些飘忽地落在窗外一株含苞待放的西府海棠上。
那枝头点点胭脂红,让她无端想起昨日雍亲王府那场轰动京师的亲王册封大典,想起儿子弘历接过金册宝印时挺拔的身影,也想起那个只匆匆见过一面的新儿媳——富察家的琅嬅。
“娘娘,” 心腹大宫女锦书轻步上前,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意,“宝亲王和福晋进宫谢恩来了,这会子正往寿康宫来呢,估摸着快到了。”
熹贵妃微微一怔,随即眼中掠过一丝真切的亮光。
她立刻放下书卷,坐直了身子:“快!锦书,替本宫看看这发髻可还整齐?还有这身衣裳……”她下意识地抚了抚身上家常的湖蓝色缠枝莲纹衬衣,觉得过于素净了。
“娘娘容光焕发,好看着呢!”锦书笑着上前,手脚麻利地替她将鬓边一丝被压乱的碎发抿好,又拿起榻边小几上一支赤金点翠凤头步摇,轻轻簪在发髻右侧,“这支凤头步摇是皇上新赏的,正好配您今日的气色。再披上那件银狐裘的坎肩儿,又暖和又贵气。”说着,她已利落地将一件毛色油亮、触手温软的银狐裘坎肩披在熹贵妃肩上。
熹贵妃对着锦书捧来的靶镜照了照,镜中人眉目舒展,虽已不年轻,却自有一股沉淀的雍容气度。
她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想起什么,低声吩咐:“去,把本宫私库里那对羊脂白玉的并蒂莲镯子,还有那匣子南珠头面找出来。对了,前儿内务府新贡的雨前龙井也备上,那孩子看着是个喜静的,想必爱喝清茶。”她的语气里带着一种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期待与热络。
锦书笑着应下,刚要转身去办,熹贵妃又补了一句:“还有那对赤金累丝嵌红宝的石榴花簪,也一并拿来。”石榴多子,这寓意不言自明。锦书会意,抿嘴一笑,快步去了。
这边刚收拾停当,殿外已传来太监清晰而恭敬的通传声:“宝亲王、宝亲王福晋到——!”
熹贵妃立刻整了整坎肩的襟口,端坐榻上,脸上恢复了一贯的沉静雍容,只是眼底那抹笑意却怎么也掩不住。
帘栊轻响,一对璧人相携而入。
弘历身着崭新的宝亲王吉服——石青色缂丝五爪金龙蟒袍,外罩绛紫团龙纹吉服褂,头戴镶着硕大东珠的亲王吉冠,愈发显得身姿挺拔,气宇轩昂,眉宇间是初获尊荣的意气风发,却也沉淀了几分沉稳。
他身侧半步之后,跟着盛装的琅嬅。她穿着亲王福晋规制的正红缂金彩绣云凤纹吉服,头上戴着繁复华丽的大拉翅钿子,累累珠翠在殿内柔和的光线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
她微微垂着眼帘,姿态恭谨,行走间裙裾纹丝不动,每一步都踩着规矩的分寸,端庄得如同画里走出的仕女。
“儿臣弘历(臣媳富察氏)给贵妃娘娘请安,贵妃娘娘万福金安!” 两人动作整齐划一,在熹贵妃榻前数步之遥停下,依足礼数,行三肃三跪九叩的大礼。动作一丝不苟,无可挑剔。
“快起来!快起来!”熹贵妃的声音带着真切的欢喜,目光却像被磁石吸住一般,落在琅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