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妙手回春重生之我是小医仙》,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丞相府嫡女沈清辞,自幼心系五皇子萧玦,一颗真心滚烫纯粹。为助他登上帝位,她倾尽家族之力,以丞相府为盾,为他扫清前路荆棘,哪怕双手染血、背负骂名也甘之如饴。终于,他黄袍加身,她如愿站在他身边,等着那顶凤冠霞帔。封后大典当日,红烛高燃,喜乐喧天。萧玦却牵来她那柔弱温婉的庶妹沈月柔,眼底再无半分昔日温情。“清辞,你的心,你的肝,还有你沈家的势力,都该物归原主了。”冰冷的刀锋划破肌肤,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真心被碾碎,连同满腔爱意被弃如敝履。乱葬岗的寒风吹透单薄的囚衣,沈清辞咽下最后一口气时,才懂这场爱恋从头到尾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她赌上一切助他成王,他却用她的骨血,为他的白月光铺就了后位之路。若有来生,她沈清辞,定要这对狗男女,血债血偿!...
主角是沈清辞萧玦的现代言情《妙手回春重生之我是小医仙》,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现代言情,作者“西门飘雪yyy”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看到沈清辞回来了,沈翊柔声问道“给太子解毒去了?”“哥哥怎么知道?”沈清辞一脸疑惑的看着沈翊说道。沈清辞刚坐下,沈翊已亲手倒了杯热茶推到她面前,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察觉到那点湿冷时,眉峰微蹙:“手怎么这么凉?”“许是外面风大。”她捧着茶杯暖手,听见沈翊又问:“你何时学的医术?沈家典籍里从未提过,...
妙手回春重生之我是小医仙 免费试读
“阿辞,”他的声音很近,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沙哑,“这宫里太冷了。”沈清辞的心跳漏了一拍,看着他握着自己的那只手,骨节分明,指尖却带着寒意。她挣了挣,没挣开,只能低声道:“药膏要凉透了。”他这才松了手,眼底那点一闪而过的脆弱迅速隐去,又变回那个高深莫测的太子:“有劳姑娘了。”
沈清辞收拾药箱时,手有些发颤。走到门口时,听见他在身后说:“明日此时,还等你来。”她没回头,只轻轻“嗯”了一声,推门出去。廊下的风带着湿气,吹得她发烫的脸颊凉了些,可手腕上那点残留的触感,却像生了根似的,半天没散去。
沈清辞走出太子府,手里升起一阵冷汗,太子今天有点莫名其妙,说不出来但是总感觉怪怪的。回到晚晴轩看到桌子上坐着一个人,身材修长, 眉如墨画,鬓若刀裁,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那个人就是他的哥哥—沈翊。看到沈清辞回来了,沈翊柔声问道“给太子解毒去了?”“哥哥怎么知道?”沈清辞一脸疑惑的看着沈翊说道。沈清辞刚坐下,沈翊已亲手倒了杯热茶推到她面前,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察觉到那点湿冷时,眉峰微蹙:“手怎么这么凉?”
“许是外面风大。”她捧着茶杯暖手,听见沈翊又问:“你何时学的医术?沈家典籍里从未提过,父亲也没找人教过你。”沈清辞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这正是她最怕被问的——上一世,外祖父让他偷偷拜了隐世医仙为师,可这些事,这一世的哥哥不该知道。
“幼时在城外尼庵姑养病,跟着师太学过些皮毛。”她垂下眼睫,声音轻得像飘在风里,“哥哥从未问过,我便也没说。”沈清辞心虚的说着。 沈翊盯着她头顶的发旋,语气听不出异样:“皮毛能解太子的寒毒?那毒连太医院院判都束手无策。”他的目光太沉,沈清辞几乎要喘不过气,正想再找个说辞,却见他忽然松了神色,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指尖带着温和的暖意:“罢了,你不愿说,哥哥便不问。只是太子那毒诡谲得很,你别太涉险。”掌心覆在发顶的触感温温的,带着不容错辨的宠溺。沈清辞愣住了,鼻尖忽然有些发酸。
上一世的沈翊,眼里只有家族荣辱和朝堂纷争,兄妹俩一年也说不上十句话,更别说这样亲近的动作。这一世自她退了与五皇子的婚约,沈翊像是变了个人——会主动来晚晴轩,会记得她怕冷,甚至会在她提及太子时,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太子的脉相……比昨日更乱些。”她定了定神,将方才诊脉的疑虑说出来,“寒毒里裹着燥火,像是两种毒在相斗。”沈翊的指尖顿在她发间,眸色深了深:“两种毒?”“嗯,”沈清辞点头,“像是有人在他体内加了料,只是手法极隐蔽,不仔细诊查根本发现不了。”
沈翊收回手,端起自己的茶杯抿了一口,茶雾模糊了他的表情:“往后去太子府,万事小心。若有不对劲,立刻回来告诉哥哥。”他语气里的郑重让沈清辞心头一跳,抬头时却见他已换上惯常的温和笑意:“厨房炖了你爱吃的银耳羹,我让婆子给你热着。”沈清辞握着茶杯的手慢慢收紧。“哥哥好像对太子的事情很关心,也很了解。”沈清辞问道,沈清辞望着沈翊,杯壁的温热烫不透掌心的凉意。 她心里翻涌着细碎的疑团:哥哥方才听到“两种毒”时,指尖那瞬间的僵硬藏得那样深,若不是自己此刻盯着他,怕是根本察觉不到。上一世她眼里只有萧玦,沈家的事、哥哥的事,她向来懒得细想,只当他是守着家族荣耀的武将,与深宫内苑的权谋从无牵扯。可今日他那一句“万事小心”,分明是知晓太子身边藏着凶险,甚至比她看得更透。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她退了婚约后,还是哥哥本就藏着她不知道的身份?她忽然想起上一世哥哥战死的消息传来时,自己正忙着给萧玦筹备庆功宴,连一滴泪都没掉。此刻心口却像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又酸又涩——原来她错过了这么多。沈翊走到廊下,停在石榴花丛旁,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角的玉佩。他听见身后沈清辞的问话,却没有立刻回头。这丫头今日终于肯多问一句了,不再是那副眼里只有萧玦的模样,这很好。可太子的事,他能说多少?那寒毒里的燥火,分明是西域奇药“焚心散”的痕迹,下毒的人既想让太子活不成,又不想他死得太快,手段阴狠得像是冲着储位来的。
他看向晚晴轩的窗棂,那里映着妹妹低头沉思的侧影。上一世她为萧玦耗尽心力,最后却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连他战死沙场,都成了萧玦铲除异己的棋子。这一世,他绝不会让悲剧重演。太子府是龙潭虎穴,可他不能拦着她去——沈清辞的医术,或许是解开这盘棋的关键,只是这过程,他必须护着她。“哥哥?”沈清辞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点试探。
沈翊转过身时,眼底的沉郁已淡去,只剩温和:“太子是储君,他的安危本就关系着朝局,哥哥身为武将,自然该上心。况且我是太子的伴读,关系一直很好。”他避开她的目光,看向天边的流云,“你只需专心解毒,其他的事,有哥哥在。”
沈清辞望着他挺直的肩背,忽然想起小时候他背着她在府里跑,说“以后谁欺负你,哥哥砍了他的手”。那时的话稚气可笑,此刻听来却让她鼻尖发酸。她低头抿了口茶,心里默默想:这一世,她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糊涂了。
沈翊看着她垂眸时颤动的睫毛,心里暗叹一声。有些话现在还不能说,等他查清太子身边的眼线,等他握住那伙人的把柄,才能让她真正安全。他抬手理了理她额前的碎发,指尖的温度轻轻落在她发间:“快趁热喝羹吧,凉了就不好吃了。”兄妹俩各怀心事,却在这一刻,都清晰地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改变——像冰封的河面裂开细缝,正有暖意慢慢渗进来。
翌日。秦岭引路,沈清辞踏入东宫。殿内沉香袅袅,太子卧于榻上,淡淡的说了一句“阿辞,你来了”。沈清辞一愣,接着说“殿下,臣女昨日翻遍医书,终于知道殿下所中的两种毒,一种是焚心散,西域奇药,以朱砂为引,服之如烈火焚五脏。”她收回手,眸色沉沉,“此毒霸道,若不解,三日之内,必心脉俱裂而亡。”但太子体内还有一种毒是至寒之毒,与焚心散相生相克叫寒髓引也是西域秘毒,取自万年玄冰下的毒蟾腺液,中毒者血凝如冰,却觉烈火灼喉,与焚心散并称“阴阳双煞。此人是想让殿下死。却不想让殿下死的太快。”
太子忽地睁眼,眼底血丝密布,似有火舌舔舐。他哑声笑道:“阿辞……倒是见多识广。”沈清辞未答,只从袖中取出一枚银针,针尖蘸了药汁,刺入太子指尖。血珠渗出,竟隐隐泛着赤金色,如熔岩滴落。秦岭倒吸一口凉气:“这毒……”“毒已入心脉。”太子喘息着,忽地攥住她手腕,力道大得惊人:“你……为何救我?”她垂眸,淡淡道:“医者本分。”
窗外风起,吹动帘帐,隐约有暗香浮动,似西域的沙,又似焚心散的余烬。榻上太子骤然蜷缩,指节青白如霜,齿间却溢出灼热血气,冰火交煎之痛令他喉间溢出低吼。秦岭急欲上前,却被沈清辞横臂拦住:“别碰!此刻他周身剧毒游走,沾肤即伤!”她从药囊中掷出三枚金针,封住太子心脉三穴,又自怀中取出一只玉瓶,倒出两粒丹药,一赤一白,交叠置于掌心。“焚心散需雪域莲解,寒髓引却要赤焰草化……”她咬破指尖,将血滴入丹药,“唯有以血为媒,令冰火毒性相融自噬,方能破局。”
话音未落,太子猛然暴起,双目赤红覆霜,一掌劈向药案!沈清辞旋身避过,反手将丹药压入其舌下。霎时殿内风卷幔帐,太子周身爆出蒸腾血雾,似冰裂火涌,终在一记长啸后轰然倒地。窗外更鼓沉沉,沈清辞抹去额间冷汗,低声道:“三更已过……他熬过来了。”殿内血雾渐散,烛火摇曳,映得太子面容苍白如纸,唯有眉间一点朱砂印痕未消——那是焚心散余毒未清的征兆。太子低笑,忽然咳出一口淤血,溅在她素白衣袖上,如雪地红梅绽开:窗外骤雨突至,雨丝斜打入帘,打湿了案上半卷医书。书页间露出一角泛黄信笺,墨迹洇开处隐约可见“西域……焚心……”几字。秦岭在门外焦灼踱步,忽听殿内药盏坠地碎裂。他冲入时,只见太子已昏沉睡去,这才放下心,对着沈清辞深深的鞠了一躬,表示谢意。“殿下这毒姑娘可能解。”“三个月,殿下身上的毒就可以全部去除了。只是这三个月殿下能不能熬过来就要看他的意志力了。只要熬过来就没事了。”沈清辞一脸凝重的说。“明天这个时候我再来,给他针灸,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殿下的腿疼痛感会加剧。这是毒素排出的表现。”
听雪阁,沈月柔只要一想到那日兰贵妃举办宴会沈清辞抢他的风头就气的牙根痒痒,恨不能除之而后快。想着再过几天就是祖母的八十大寿,届时他会送给沈清辞一个大礼,让他一举成名,不是喜欢抢他的风头吗?
沈府张灯结彩,红绸高悬。老夫人八十大寿,满朝权贵皆至,连太子都派人送来一尊白玉观音。沈清辞一袭素雅青衫,立于老夫人身侧奉茶。庶妹秦月柔却忽然惊呼:"姐姐的玉佩怎会在外院小厮手里?莫不是……"话未说完,便掩唇作惊慌状。众人哗然。老夫人沉了脸:"月柔,慎言。"秦月柔跪地哭道:"孙女不敢妄言,…只是方才在外院迎客时,亲眼瞧见那小厮怀里揣着的玉佩,分明与姐姐自幼佩戴的那枚双鱼戏水佩一模一样!那玉佩是祖母您亲手为姐姐求来的护身符,玉质温润,边角处还有个极小的缺口,是姐姐幼时顽皮摔的,旁人绝不会有同款……”
秦月柔哭得梨花带雨,目光却偷瞟向沈清辞腰间——那里果然空空如也。众人的目光瞬间像针一样扎在沈清辞身上。有窃窃私语声响起:“未出阁的姑娘家,玉佩怎会落到小厮手里?”“莫不是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勾当?”沈清辞握着茶盏的手指微微收紧,面上却依旧平静,只垂眸对老夫人道:“祖母,孙女的玉佩确是不见了,晨起梳妆时还在,许是不慎遗落。但说与外院小厮有牵扯,却是无稽之谈。”“姐姐怎可如此说!”秦月柔猛地抬头,泪水涟涟,“那小厮方才被我撞见时,还慌慌张张想把玉佩藏起来,若不是心里有鬼,何必如此?如今满府宾客都在,这事若是传出去,不仅姐姐名声难保,连沈家的脸面……”
话音未落,外院忽然传来一阵喧哗,管家匆匆进来回话:“老夫人,方才抓到一个形迹可疑的小厮,从他身上搜出了这个!”说着呈上一枚玉佩,果然是双鱼戏水的样式,边角处的缺口清晰可见。秦月柔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又迅速被委屈取代:“姐姐,事到如今,你还要隐瞒吗?”
沈清辞看向那枚玉佩,忽然轻笑一声:“月柔妹妹倒是细心,连这玉佩的缺口都记得清楚。只是妹妹可知,我这玉佩虽是祖母所赠,但三年前便已不慎摔碎,早已被我收在匣中。这枚……倒像是仿得极像的赝品呢。”她转向管家:“去我卧房梳妆台的暗格里取个紫檀木匣来。片刻后,侍女捧着木匣上前,打开一看,里面果然躺着一枚碎裂后用金镶补过的玉佩,虽有裂痕,那独特的缺口却与小厮身上搜出的那枚分毫不差。
沈清辞轻抚着匣中玉佩,声音清冽:“至于这枚赝品为何会出现在小厮身上,又为何会被妹妹‘恰好’撞见,恐怕就得问妹妹自己了。毕竟,除了我身边亲近之人,谁会知晓我旧佩的模样,还费尽心机仿了一枚来栽赃呢?”秦月柔脸色骤变,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来。老夫人看着她煞白的脸,原本沉下的脸色更冷了几分:“月柔,你还有什么话说”。沈月柔瞬间懵了,怎么可能。老夫人拐杖重重地敲在地面上,发出咚的一声“来人。把二小姐送回听雪阁,没有我的允许不可以出来。”然后转过身摸了摸沈清辞的素手悄悄的说“阿辞,都是一家人。万不可让你父亲丢了面。”沈清辞内心寒凉脸上还是保持微笑“祖母放心,阿辞有分寸的。”
寿宴落下帷幕,沈清辞如一只轻盈的蝴蝶,飘然而至哥哥沈翊的梅竹苑。她看到沈翊正端坐于书案前,专心致志地看书,宛如一座沉稳的山岳。沈清辞轻叩门扉,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一首悠扬的乐曲。沈翊闻声回过头来,眼中流露出如春风般温暖的笑意,轻声说道:“阿辞,过来!”沈清辞宛如仙子般,迈着优雅的步伐缓缓走进房间,在沈翊身旁轻轻坐下,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哥哥在忙什么呢?”沈清辞的语气好似一阵轻柔的微风,漫不经心地问道。“没什么,只是看看兵书,增添一些理论知识罢了!”沈翊嘴角微扬,微笑着回答道。而今天发生的事情,其实他早已心知肚明。沈翊的目光虽仍带着暖意,指尖却轻轻点在了书案上那块温润剔透的玉佩上——沈翊的玉佩正安然躺在一本摊开的兵书旁,反射着烛光,像一泓凝结的寒潭。他没有立刻移开看着沈清辞的眼睛,语调平和,却带着不容错辨的探究:“阿辞,今日之事,你事先就知道。”沈清辞的心微微一紧,面上却维持着乖巧的笑容,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嗯,不小心听见沈月柔和柳姨娘的谈话了。”沈清辞淡淡的答道。
沈翊微微倾身,声音压得更低,像是情人间的私语,却带着锐利的锋芒:“阿辞,你告诉哥哥,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些什么?不然,怎会如此巧合?”沈清辞心口如同被那玉佩压住,沉甸甸的。前世那如蛆附骨的难堪、众人鄙夷的目光、沈月柔得意的嘴脸…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就是这块玉佩!一模一样的伎俩!上一世的沈月柔用它诬陷自己与侍卫私通,害得自己声名扫地,成为京都笑柄,也让哥哥沈翊蒙羞。这一世,她还用同样的方法对付她,真的一点长进都没有,真相就在嘴边——她知道!她当然知道!不仅知道这次,还知道沈月柔之后可能的所有手段!可她怎么能说?如何能让活生生的哥哥相信“上一世”这等荒诞不经的鬼话?
沈翊的目光灼灼,带着不容回避的关切与疑问。沈清辞垂下眼帘,浓密的睫毛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像两片脆弱的蝶翼。她伸出纤纤玉指,轻轻拿起案上那杯哥哥为她准备的清茶,茶水微凉,正好给她灼热的心绪降温。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细腻的瓷杯上描摹着花纹,仿佛在斟酌字句。
“哥哥说笑了,”她抬起眼,露出一抹带着些许嗔怪的、如同月光般清澈却又不真切的微笑,避重就轻,“阿辞又不是神仙,如何能未卜先知她今日的陷害?”沈翊沉默地看着她,显然并不满意这个答案。书房的空气仿佛凝滞了,只有烛芯偶尔发出一声轻微的爆响。那沉默里蕴含着巨大的压力。
沈清辞知道,必须给一个看似合理又不深究的理由。她轻抿了一口茶水,让清冽微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借此整理思绪。最终,她轻轻地将杯盏放回案上,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似玉磬轻击。“不过,”她的声音放得更轻,如同窗外偶然拂过竹叶的夜风,“前几日…恰巧路过月柔妹妹的院子外头,听见里头有丫头婆子嚼舌根,说什么‘玉料难得’、‘云纹难仿’、‘定要一模一样’之类的…当时只觉得奇怪,并未深想。”她顿了顿,仿佛在努力回忆,“直到昨天我去找二妹妹玩,听道二妹妹和柳姨娘在讨论此事,才知道他们想用这个玉佩来陷害我。便提前做了准备。”她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后怕,她微微鼓起脸颊,努力让眼神显得坦诚而真挚,却又巧妙地掠过沈翊探询的视线,目光落在那跳跃的烛火上,仿佛那微小的火苗能吸走所有的不安。
沈翊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她脸上,那春风般的暖意深处,是看不透的审视。他当然听得出话里的掩饰,那些理由听起来合情合理,能解释过去,却也实在过于顺理成章。巧合太多,便成了刻意。但他没有拆穿。他看到了妹妹眼底深处极力掩藏的疲惫和一丝难以言说的恐惧——那不是对着他的,更像是对着某种看不见的巨大阴影。这让他心头一软。良久,沈翊缓缓收回了过于锐利的目光,轻轻叹了口气,大手覆上沈清辞微凉的手背,那份温暖瞬间驱散了清辞心中的寒气。他掌心的温度透过肌肤传来,带着令人心安的力量。
“是哥哥多心了。”沈翊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温和,带着几分疼惜,“只是让你卷进这些腌臜事里,是哥哥的不是。”他没有再追问,但那句轻叹仿佛在说:你可以不说,但哥哥知道你不止是如此。沈清辞心中骤然一松,同时又漫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她反手轻轻握住哥哥温暖的手指,像溺水之人抓住浮木,低声喃喃:“哥哥信我就好。” 窗外,一阵晚风掠过梅枝,吹落几片玉兰花瓣,静静飘落窗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