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谁敢动先生,先问过我嬴政虾仁最新热门小说_热门小说阅读嬴政:谁敢动先生,先问过我嬴政虾仁

古代言情《嬴政:谁敢动先生,先问过我》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二月流萤”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嬴政虾仁,小说中具体讲述了:现代历史系学生虾仁意外穿越至战国末期的秦国,以一部没电的手机和满脑子的现代知识,成为嬴政眼中的“天授奇人”。他用杂交育种技术解决军粮危机,以流水线思维改良军械,凭郡县制构想打破分封桎梏。在古今观念的碰撞中,嬴政给予他无条件的信任,他则助这位雄主以雷霆之势扫平六国。从咸阳宫的朝辩到六国烽烟的战场,从玉米田的新芽到驰道上的车辙,两人以君臣之契,在分裂数百年的华夏大地上,浇筑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统一王朝。这不仅是一部变革史,更是两个灵魂跨越时空的相知与共生。...

点击阅读全文

嬴政:谁敢动先生,先问过我

完整版古代言情《嬴政:谁敢动先生,先问过我》,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嬴政虾仁,是网络作者“二月流萤”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从今天起,粮仓加派一倍的人手,日夜巡逻,绝不能出任何差错。”他看着满仓的粮食,心里清楚,这不仅是粮食,是新政的成果,是百姓的希望,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宗室想借粮,是想削弱新政的根基;吕不韦那边,恐怕也在盯着这些粮食,等着看他的笑话。夜幕降临,粮仓里点亮了火把,照亮了堆积如山的粮食...

在线试读

嬴武看着群情激愤的百姓,又看看侍卫们手里的兵器,气焰顿时矮了半截。他知道,硬抢肯定不行,只能撂下一句狠话:“虾仁,你给我等着!”然后带着家奴灰溜溜地走了。
百姓们爆发出一阵欢呼。王二柱走到虾仁身边,低声道:“先生,这些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看着粮仓满了,眼馋了,说不定会耍别的花招。”
虾仁点了点头:“我知道。从今天起,粮仓加派一倍的人手,日夜巡逻,绝不能出任何差错。”他看着满仓的粮食,心里清楚,这不仅是粮食,是新政的成果,是百姓的希望,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宗室想借粮,是想削弱新政的根基;吕不韦那边,恐怕也在盯着这些粮食,等着看他的笑话。
夜幕降临,粮仓里点亮了火把,照亮了堆积如山的粮食。虾仁站在火把下,看着侍卫们巡逻的身影,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这些粮食,是用来填饱肚子的,不是用来争斗的。他必须守护好它们,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也为了那些期盼着好日子的百姓。
远处的宫城里,嬴政收到了粮仓的奏报。他看着奏报上“宗室借粮被拒”的字样,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对李斯道:“虾仁这道关,把得好。”
李斯躬身道:“这不仅是在守粮仓,是在守新政的民心啊。”
嬴政点了点头,拿起一支笔,在奏报上批了两个字:“准奏。”他知道,虾仁需要支持,大秦的新政,需要有人守护。
粮仓的火把,在夜色里亮了一夜。像一颗坚定的星,照亮了咸阳城的夜空,也照亮了新政前行的路。虾仁知道,挑战还会有很多,但只要粮仓是满的,百姓的心是齐的,就没有什么能阻挡大秦向前走。
相邦府的书房弥漫着陈年竹简的霉味,与熏香的馥郁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属于权力的独特气息。吕不韦坐在铺着软垫的席上,手指摩挲着一枚玉璧,玉璧的温润却驱不散他眼底的寒意。
虾仁站在书房中央,布衣与周遭的奢华格格不入。他知道,这次“受邀”前来,绝非闲谈。自粮仓之事后,吕不韦便一直按兵不动,这份沉默比任何指责都更令人不安。
“先生近日辛苦了。”吕不韦终于开口,声音平缓得像一潭深水,“听说咸阳的粮仓堆得满满的,连老鼠都能撑死,这都是先生的功劳啊。”
“此乃大王英明,百姓努力,与臣无关。”虾仁躬身行礼,语气疏离。
吕不韦轻笑一声,将玉璧放在案上:“先生太谦虚了。玉米、曲辕犁、堆肥法、连弩车……短短一年,先生给大秦带来的变化,比老夫十年做的都多。”他话锋一转,“只是,树大招风。先生可知,现在有多少人在老夫面前说你的坏话?”
“无非是些守旧之辈,不足为惧。”虾仁道。
“守旧之辈?”吕不韦摇头,“先生太天真了。公输家族、宗室子弟、甚至部分军中将领,都对先生的新政心存不满。他们觉得,先生动摇了大秦的根基。”他看着虾仁,“老夫可以保你一次、两次,但保不了你一辈子。”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也是隐晦的拉拢。
虾仁抬眼,直视吕不韦:“相邦大人的意思是?”
“老夫的意思是,”吕不韦身体前倾,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先生的才华,不该浪费在这些‘末技’上。若先生愿入老夫门下,辅佐老夫推行‘仲尼之术’,老夫保证,不出三年,定让先生位列九卿。”
“仲尼之术?”虾仁笑了,“相邦大人忘了,秦是靠法家才强盛的。若行孔孟之道,怕是会重蹈六国覆辙。”
“放肆!”吕不韦猛地拍案,案上的玉璧震颤,“老夫好心劝你,你却如此不识抬举!”他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看着虾仁,“你真以为,凭你那些‘奇技淫巧’和大王的些许信任,就能在咸阳立足?”
“我凭的是能让百姓吃饱饭,能让秦军变强。”虾仁毫不畏惧地迎上他的目光,“这些,比任何权谋都更坚实。”
吕不韦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好,很好。先生可知,你的来历,老夫早已查清。”他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扔到虾仁面前,“一个突然出现在邯郸街头的‘奇人’,无父无母,无族无姓,来历不明。你说,若老夫将此事奏报大王,说你是六国派来的奸细,大王还会信你吗?”
竹简上的内容,是对虾仁来历的种种猜测和“证据”,虽然多为捕风捉影,却足以在多疑的君王心中埋下种子。
虾仁的指尖微微收紧。他最担心的,还是来了。
“相邦大人若想诬陷,尽管去奏报。”虾仁的声音依旧平静,“只是,大王不是昏君。他分得清谁在为大秦做事,谁在搬弄是非。”他弯腰捡起竹简,“这东西,还是留给相邦大人自己看吧。”
“你!”吕不韦气得胡须颤抖,“你真以为老夫不敢动你?”
“相邦大人敢动我,但未必敢承担后果。”虾仁道,“若我死了,新政受阻,粮仓空虚,伐韩之事必受影响。到时候,大王追究起来,相邦大人能脱得了干系吗?”
这是虾仁的底气。他知道,吕不韦虽然权倾朝野,却也忌惮嬴政的猜忌。如今伐韩在即,粮草是重中之重,而他是确保粮草充足的关键人物。
吕不韦死死盯着虾仁,良久,才缓缓坐下,重新拿起玉璧:“你很好。老夫倒要看看,你能得意到几时。”他挥挥手,“滚吧。”
虾仁转身离开,没有丝毫留恋。走出相邦府时,夕阳正将府邸的飞檐染成金色,那辉煌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冰冷的杀机。"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