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重生:小米的幸福生活 类型:都市小说 作者:博鲁马王 角色:米元叶芳华 简介:【无系统不修仙,尽力还原过往的激荡三十年】亿万富豪米元,昵称小米,心想事成重回1990年遍地黄金的90年代,大国崛起的00年代,西方列强加紧制裁的10年代,小米如何脚踏实地创建商业帝国?如何左右逢源,逢凶化吉?又如何侠之大者,利国利民?小米追求的幸福生活到底是什么?请耐心听我细细道来 书评专区 读档九八:这个作者总...
第7章 定做礼盒
签好租房协议,米元和叶芳华二人返回医馆门口,米元的自行车还停在那里。
一股莫名的暧昧情绪弥漫周围,叶芳华沉默不语,连米元这种厚脸皮也突然不知道怎么开口。
最后还是叶芳华温柔地问道:“小米,还进去坐会儿吗?”这是叶芳华第一次称呼米元“小米”。
叶大小姐给了阳光,米元脸上自然无比灿烂,开心笑道:“不进去了,下午还有重要任务。后天下午,我会再来的。再见,西施姐姐。”
米元把“西施”二字发成重音,然后在叶芳华的嗔怪中哈哈大笑,骑车扬长而去。
下一站,校办包装厂。
米元就读的鸢城一中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省重点中学。90年代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第三产业,鸢城一中兴办的就是包装厂。
包装厂厂长叫赵伟光,把厂子搞得还算不错,但显然没抓住时代的脉搏——产品包装会越来越重要,技术升级和提升产能已经迫在眉睫。
米元父亲米家英给赵伟光的亲弟弟翻盖过老房子,两人是喝完工酒时认识的。
按照好莱坞演员凯文·贝肯六度理论,任何两个生面孔之间,不超过六个中间人就会产生关联。
而鸢城这种小城市,很多时候通过一两个人就能够搭上关系。
听说赵伟光是一中校办包装厂的厂长,米家英自幼熟读水浒,出于广交朋友的目的,在完工酒桌上当场就给赵伟光的弟弟让了300元盖房钱。在那个年代,算是不小的人情了。
米元今天来访,就准备用掉这个人情。
保险起见,怕一个人情不够,米元特意去学校附近的国营烟草店买了一条华子。
华子原来是特供烟,1988年才放开销售,但是产量不高,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到。再说价格高昂,老百姓自己抽哪里舍得抽华子?
一条华子150元,为了能买到这条华子,米元又塞给了售货员100元好处费,碰巧凑了个二百五。不然得到的答复肯定是——“没货!”
对这个年代物资的匮乏,米元重生第一天便深有感触。
......
米元来到包装厂厂长办公室的门口,见赵伟光正坐在沙发上看报,于是礼貌地敲了敲门:“赵叔叔,看报呢。”
“哎吆,是大侄子,你自己来的?你爸的事情解决了?”赵伟光先是一愣,继而热情地招呼米元进屋。
米家英和赵伟光认识之后,就时常邀请他参加自己攒的酒局,对方也是如此。
酒文化是齐鲁大地的“特产”,在酒桌上,一群陌生人很快就会打成一片,久而久之,结成一个共同体。
存在即合理。毕竟,当前的社会,没有关系,寸步难行。这充分体现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小城市是人情社会,而人情社会没有秘密。米家英并没有告诉赵伟光自己的建筑队出了事故,但朋友的朋友会把消息扩散开来。见到米家英的小儿子,赵大厂长自然要表示关切。
“就我自己来的。赵叔叔,我们家想麻烦您做一批礼盒,装萝卜用的。我家这次能不能度过难关,就靠这批礼盒了。要得有点急,请您务必帮忙。”米元知道赵伟光是个直爽人,也不客气,直截了当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你家要卖萝卜?萝卜还需要礼盒?这事儿新鲜!”赵伟光的思维是典型的鸢城老百姓思维——在集市上,在道路旁,零散卖、零散买的鸢城特产青萝卜,虽然鸢城人民人人爱吃,可之前从来没见过有人用礼盒来装。
一个塑料袋不就解决问题了,还便宜许多。
在米元记忆中,大约十年之后,萝卜礼盒才蔚然成风。可见当前这时代对包装的漠视,和对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运营的茫然无知。
“赵叔叔,我们村种的萝卜特别好吃,可卖不上钱。我们家就想包装一下,希望能多卖点钱,把我爸欠的钱尽快还上。反正也不至于亏钱。我把规格和数量报给您,麻烦您核算一下,再给优惠点儿,行吗?”米元恳切说道。
“好吧,既然大侄子提出要求了,当叔叔的肯定尽量满足。你父亲遇到难关了,作为朋友我得帮。”赵伟光很仗义地说道。
赵伟光喊来设计人员,是个20多岁眉清目秀的姑娘。米元把自己想要的礼盒规格和数量报给对方,对礼盒画面和宣传文字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礼盒通体颜色是青绿色。两个主面,一面需要一副清晰美观的萝卜图片,配文:莲花村特产水果萝卜;另一面需要郑板桥的黑白剪影像,配文是他赞颂鸢城萝卜的一首打油诗: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鸢城萝卜皮。今日厚礼送钦差,能驱魔道兼顺气。礼盒必须加上绳子提手。”
赵伟光边点头表示没问题,边摁着计算器核算价格,“大侄子,一万个礼盒,正常价三毛三分一个,叔叔能做主让三分,三毛一个,一共是三千元。定金你就象征**300吧。”
一万个礼盒,每个优惠3分,总共优惠300元,正好是米家英给赵伟光亲弟弟优惠的盖房钱。这人情,算是还回去了。
至于日常的酒局,谁来付账,是另一码事。一码归一码。
米元心里暗笑,对这种虚头巴脑的人情往来,前世的他一向是嗤之以鼻,避之不及。可鸢城人民乃至齐鲁人民还真就乐此不疲,在结婚随份子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也算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吧。
得赶紧掘到第一桶金,迅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不再搞这些繁琐无聊的事情了。心里如此想,米元脸上还是做出欣喜状:“赵叔叔,太感谢啦!我还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后天上午先给我1000个礼盒,我们家急用。”
“不行,不行,一万个礼盒我10天之后一起做完,给你送到家不行吗?最近厂里活儿不少,有几家要得也挺急的。”赵伟光连连摇头。
米元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女设计人员,见她正在等待厂长指示,便“提醒”赵伟光:“赵叔叔,您看,是不是让这位设计人员先去设计,我一会儿再过去定稿。”
赵伟光显然会意了。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交际手段,对每个初入社会的菜鸟来说,是必修课。而赵大厂长,已经是老鸟了。
“小陈啊,你先去设计,用点心,好好弄一弄。”
等姓陈的女设计人员走出厂长办公室,米元快速从包里掏出那条“二百五”华子,塞到赵伟光怀里,谦恭说道:“赵叔叔,给您添这么大麻烦,实在是不好意思。这是我爸特意给您带的,家里就这一条了,毕竟这东西不好弄。”
“你这是干嘛?大侄子,见外啦,太见外啦!”赵伟光见礼物是一条华子,眼睛顿时一亮,象征性地推挡了几下,便收起来迅速放进了办公桌抽屉里,还上了锁。
不好意思的神情转瞬即逝,赵大厂长亲热地拍着米元的肩膀,笑呵呵说道:“你爸这人啊,就是场面儿。放心吧,叔叔必须帮你家渡过难关。都是老朋友了,没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