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叫做《投龙简:作者去者如来》,是作者“去者如来”写的小说,主角是陈伯一张猛。本书精彩片段:一个乡村少年,迎来神通的觉醒,从此踏上修行路,去暴戾的江湖,行最果敢的杀伐,只为人间静好,世道太平!
第6章 人心之术
张猛问道:“鲁仲连为什么这么做呢?”
葛先生说道:“鲁仲因为规劝平原君一事,也算立下大功。那时候时候,恰好魏国公子无忌窃符救赵,攻击秦军,秦军便撤走了。事后,平原君想封鲁连做官,鲁仲连辞让不受,平原君又想送千金给鲁仲连,鲁仲连也不要,他说天下之士所信奉的,是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不求回报,不然和那些商人有什么分别呢?”
陈伯一好奇地问道:“鲁仲连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葛先生说:“鲁仲连这个人不简单,他12岁的时候,当时齐国有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叫田巴,这个田巴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言辞激进,贬损春秋五霸和三皇五帝,一日成名,学宫千人诚服,他本人也得意洋洋。此时,鲁仲连的师傅徐劫找到田巴,说我有一个学生鲁仲连,请你好好指点他一下。田巴好为人师,立即就同意了,可见了鲁仲之后,发誓终生不再与人辩论了。”
张猛惊叹地说,“鲁仲连说了什么,这么厉害?”
葛先生说:“他说堂上之粪不除,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齐国庙堂之上污秽不堪,学宫里杂草成堆,你在此逞口舌之快有意思吗?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田巴。”
陈伯一说道:“这事儿肯定有什么背景吧?”
葛先生点点头,说道:“鲁仲连就是引用了这个背景,他说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之众在聊城而不去,国亡在日暮耳。空谈之人虽有一肚子学问,于事无补,于时无补,又有什么用呢?这句话说得狠,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很可悲的事。”
陈伯一问道:“什么样的学问于事有补呢?”
葛先生目光熠熠,说道:“做学问,还是要能够学以致用,不能做成书呆子要耳聪目明,关心世事,广知天下之事,这才是有识之士。同时,还要学习各种技能,做有能之士。众能之首,是一个势字,这个势是形势的势,大势的势。”
陈伯一好奇地问道:“什么是势呢?”
葛先生说,“鲁仲连把势叫势数,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术。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他举例说,门被关着,如果只用一个手指按着门的关锁也可以打开门;如果不按着门的关锁,那么两只手都用上也不行。那些能起势的人,都是能够掌握势的人。”
张猛脑子开始跟不上了,百思不得其解,问道:“这有什么用吗?”。
葛先生笑道:“当然有用,这里也有一个故事。那时,燕国派遣大军攻打齐国,攻下了七十多座城池,唯独莒与即墨这两个地方攻不下来。齐国的大将田单在即墨打败燕军,杀了燕国的将军骑劫,收复了齐国失地,但是在聊城也攻打不下来。两军拉锯作战,燕国的将领守在聊城被齐国的军队困了几个月。这时候,鲁仲连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到城中,燕国将领看到这封信,大哭一场,自杀了,聊城也随即被齐军收复。”
张猛瞪大眼睛,说道:“一封信?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葛先生说道:“司马公把这封信写在了《史记》里,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封信。鲁仲连在信中说,你们当初凭借齐国的外患一举攻下七十多座城池,现在全部失去,只剩下这座孤城,现在齐国之兵倾尽全力与你决战,后方的隐患也消除了,你们必败无疑。现在,你们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突围回燕国,可是,你们已经得罪了燕王,回去是一条死路,另一条是割据在这里,可是又不能取胜。你们既然不能在这里取胜,又怎么能只在意自己的生死荣辱,还在犹豫不决,不如给手下的军士一条生路,让他们能活着回到燕国。就是这些话,要了燕国将军的性命。这就是用势。”
陈伯一和张猛相互望了一眼,有些茫然。这些知识,显然是他们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葛先生见两个学生听得不甚明白,进一步解释说:“人的行为都受到情势的影响。当初燕国军队入侵齐国,是因为齐国有内忧外患,所以,开始,他们一举夺取了七十多座城池。大胜之下,燕国将领有了自立之意,这也是这个故事的前因。之后,齐国军队反败为胜,外患一一消除,燕国军队夺取的城市陆续失去,只剩下聊城一座孤城,只能死守,坐以待毙。鲁仲连的信通篇只讲情势,把燕国将领的心思摸透了,也把燕国将领心存的唯一侥幸点破了。人心理崩溃了,便没有了未来。这很可怕的。所以,人世间最大的学问,就是人心之术。”
秋夜渐深,远处虫鸣之声渐渐消失,月光微寒,像淡淡的烟岚笼罩着师徒三人。
陈伯一和张猛都听得入了神,对人心之术隐隐约约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对葛先生有了新的了解,对老先生愈加心生敬佩。
人心之术,原来这才是最厉害的学问。
陈伯一思忖了一会儿,问葛先生:“从哪里才能学到人心之术呢?”
葛先生说:“有两条路子,一条是从书本上学,那一套《史记》你们有时间要好好地精读,不要浮光掠影,只喜欢看那些情节故事。”葛先生说到这里,看了张猛一眼。
张猛立即回答说:“我懂了,葛先生。”
葛先生接着说:“读史要慢读。古人一生一世,都简缩在书本里,你们要沉浸进去,学会设身处地,这样才能复盘古人的一生,了解古人的学问和智慧,对古人的处境命运感同身受。这样时间长了,脑子里的思维就会越来越缜密,思考问题就会越来越全面,才能尽可能做到不失误。一定要记住,行走人世间获取的多少不是最主要的,不失误、少失误才是最主要的。特别是在紧要关头,这可是要命的事情。”
葛先生这几句话说得很重,像锤子敲打着两个少年的心。
葛先生说:“还有一条路是在人情世故里,你们不要老是把自己关在书屋里,要主动接触世事,在世事里接触人、了解人,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人、了解人。世界之大,你们不走出书屋可看不到。”
葛先生特意对陈伯一说道:“有时间,你们到少猛家去玩一玩,少猛的武艺学得不错,你可以和少猛的师傅见见面,认识一下。猛张飞是上过沙场的人,虽然受了伤,依然还是一条好汉。那时候我们都年轻,多好呀!”葛先生显然沉浸到了回忆里。
张猛好奇地问,“葛先生,你们是一起从的军吗?”
葛先生看了张猛一眼,说道:“不是的,你师傅从军的早,其次是陈伯一的父亲,我是后来因缘际会和他们一起从军的,打了那一仗,我们就分开了。那一仗,伯一的父亲战死了,猛张飞也残废了,我这个无用的废人反而完好无损。”葛先生说着说着,忽然有些伤感。
葛先生说:“那一年是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梁王刚刚受禅于齐,即皇帝位。我跟在卫尉参军手下做随员,可惜五月乙亥日,有贼人潜入南、北掖,纵火烧毁烧神虎门、总章观,卫尉卿张弘策遇害。当时京城大乱,人心惶惶。我在兴世馆游学时,华阳道人曾经给我一个警告,叫作遇火则退,劫后余生。没有想到应在这个事情上。此事之后,我到扬州军中效力,派驻在清流关军营中。当时,猛张飞从军多年,已经是百夫长,伯一的父亲在军中做队正,我是随营的参军。我们因为都是老乡,相互交接往来,好不快活。可是不久,江州、益州相继谋反,北魏军乘机进犯,夜间偷袭清流关。我们仓促应战,猛张飞受重伤,伯一的父亲战死,我侥幸活了下来。那天,敌军用了火攻,我军虽然居高临下,可是为烟火熏燎,反而不利,故此惨遭失败。这件事对我而言已经是第二个警告。所以,战后,我便和猛张飞一起辞军回乡,安居乡里。”
葛师傅对陈伯一说:“猛张飞回到乡里,在大新集做了逻主,教授了不少徒弟。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你可以到大新集去见一见他,他对读书人那是真的喜欢和敬佩。你去了,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张猛兴奋地对陈伯一说道:“那好呀,我们明天吃了早饭就走,不耽误张师傅准备请你喝酒。”
陈伯一小声说道:“见一见张师傅那感情好,我正好可以向他请教一下功夫。不过,喝酒就算了,我喝酒不行的。”
张猛急切地说道:“那怎么能行,喝酒是必须的。虽然我只是张师傅的十八徒弟,不过你去了,我怎么也是要陪好你的。明天,我可是要是传话的,就说是葛先生的吩咐。”
葛先生笑着说道:“酒可以喝一点,猛张飞好这一口。”
“那就喝两杯,我替葛先生把张师傅的敬酒给喝了。”陈伯一有一点不敢应承。这个张师傅,是个从过军的百夫长,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是惯了的,一不小心,别被他灌醉了,那可就要吃苦头了。陈伯一心里七上八下打着鼓。
葛先生说道:“那你们就早点休息吧。”
两个年轻人,赶紧站起身,你拉我拽,下楼去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