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一张猛(投龙简:作者去者如来)_《投龙简:作者去者如来》完结版阅读

小说叫做《投龙简:作者去者如来》,是作者“去者如来”写的小说,主角是陈伯一张猛。本书精彩片段:一个乡村少年,迎来神通的觉醒,从此踏上修行路,去暴戾的江湖,行最果敢的杀伐,只为人间静好,世道太平!

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投龙简:作者去者如来 类型:玄幻 作者:去者如来 角色:陈伯一张猛 经典热门小说《投龙简:作者去者如来》是大神级网文作者“去者如来”的代表作。小说精彩内容概述:午休起床,陈伯一喊上张猛去打枣子。两个人拿着一床被单,两个布袋,一根长竹竿走出院子,扁头阿黄屁颠屁颠地摇着尾巴跟上去。秋天的午后,太阳还是有些热,天高云淡,神清气爽。张猛手持长竹竿,一边走一遍耍,把竹竿挥舞得虎虎生风。陈伯一一个肩头搭着床单,另一个肩头搭着两个布袋,像一个道士

评论专区

网游之天地:开头一直很顺很爽,直到作者意识到了金手指开的有点大,然后自己限制了主角的金手指还给各路反派开金手指,我就知道这个作者已经可以说再见了。 同居博客:言情,女主明星(可以猜得到原型),男主金手指也是伏笔,就是能不睡觉。给我印象深刻的是结尾部分,满山红。 星谍世家:这本我真看不进去 投龙简:作者去者如来

第5章 夫子传道


午休起床,陈伯一喊上张猛去打枣子。两个人拿着一床被单,两个布袋,一根长竹竿走出院子,扁头阿黄屁颠屁颠地摇着尾巴跟上去。

秋天的午后,太阳还是有些热,天高云淡,神清气爽。张猛手持长竹竿,一边走一遍耍,把竹竿挥舞得虎虎生风。陈伯一一个肩头搭着床单,另一个肩头搭着两个布袋,像一个道士。

这一次,他们先向北走上河堤,然后向东边下游走。去陈伯一家里的河滩地,路虽然远一些,但是视野开阔,左侧的颍河波光粼粼,一路向东流淌,右侧的高粱地一片青绿,在秋风中一起一伏。河滩地里的树林里,知了发出刺耳的鸣叫,水塘边青蛙呱呱乱叫。

两个年轻人,一个五大三粗,步履生风,一边冲刺,一边蹦跳着走,嘴里还不停地咋咋呼呼,显然是个心大的;另一个文文静静,一边走,一边想着心事,眼睛有意无意掠过左侧的河滩地与右侧的青纱帐,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天时是一事,形舆是一事,方位是一事,沟塘与路是一事,树木林田是一事,器物是一事,人也是一事。这些事在陈伯一的脑子里一遍遍过筛子,随时查缺补漏。少年暗自想“看来,明天要去大新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切不可掉以轻心。”

“张猛,你们集上的逻主是怎样的人?”陈伯一随口问道。

张猛正在前面耍得兴起,脚下腾云驾雾,一阵尘烟。听到陈伯一问话,少年转过身,一边后退着走路,一边大声说:“我们集上的逻主是猛张飞,名字就叫张飞,怎么样,厉害吧!”

“他是做什么的?”陈伯一问。

“他是回乡的军士,立过战功的,可惜伤了左臂,右手耍的一手好刀,是我们集上习武的教头,手下有二十多个徒弟呢。我可是排名十八的,手下也是有五六个小弟的。”张猛自豪地说。

“很多地方都有寨墙,你们那里有吗?”陈伯一问。

“寨墙算什么?!”张猛说:“我们集上四面环水,水面两丈多宽,东西南北四座砖桥,那可是固若金汤,易守难攻。我们二十多个好汉,守四座桥那还不是跟玩儿似地!”

“这样呀?”陈伯一听得暗自称奇,没有再言语。

两人到了陈伯一家里的河滩地,陈伯一熟练地选了一棵枣树,把床单铺在树下,口袋放在床单上。

张猛脱了鞋子,站在床单上,举起竹竿开始打枣子。枣子悉悉簌簌落下来,一会儿就在床单上落满了一层。扁头阿黄围着床单跑动跑西,鼻子嗅来嗅去,忙个不停。

陈伯一掂起口袋收枣子,把打落的叶子抖落在一旁。

两个年轻人配合着,很快就把一棵树上的枣子打得精光,茂密的枣树变得稀稀疏疏,枣子装了半口袋。

时近黄昏,几棵枣树都被修理了一遍,两个口袋都装得满满当当,鼓囊囊的。

两个人都出了一身汗,这时候,惬意地脱下衣服,跳到河里,畅快地游泳。秋天的河水经了一天的日头暴晒,暖洋洋的,两人靠近岸边来回游,你追我赶,相互泼着水花,不敢去河中的激流处。扁头阿黄蹲在河岸上,远远看着两个少年,不时汪汪叫两声。

不远处的河中心,刚刚杀过人,这在胆大包天的少年心中,也隐隐有些忌讳。

解了暑气,出水上岸,秋风略微有些凉意,两人飞快地用床单擦了把身子,穿上衣服。

躺在床单上,两人听着哗哗的流水声,透过密密麻麻的树叶,看蓝天白云,一时竟是没有声响。扁头阿黄这时候跑到一边去,在远处东嗅西嗅,也是没有声响。

日头西斜,红霞满天,两个少年每人肩膀扛一个口袋,回半截楼村。陈伯一看上去比张猛瘦小一号,却也不是身子弱的,肌肉也很紧实,所以扛着一个硕大的口袋,也并不显得吃力。扁头阿黄在后边老老实实地跟着,时不时窜到河堤旁的草丛里,把草丛里的蚂蚱吓得四处飞跳。

回到院子里,张猛张罗着晾晒枣子,把旧床单铺在地上,把枣子都倾倒在床单上,小心摊平,院子里马上充满了枣子特有的浓郁的甜香。陈伯一则钻到厨房里,开始准备晚饭。

炊烟袅袅升起,夕阳西下,倦鸟归林,小院一片静谧。张猛坐在柴灶前,一边往灶膛里续柴火,一边和陈伯一说悄悄话。陈伯一张罗得有条不紊,熬粥、贴面饼、炒酱豆,又切了一个清脆的秋萝卜,切成萝卜丝,用油盐调拌好。

晚饭做好了,陈伯一在院子里摆碗筷,张猛一溜烟到后院喊葛先生吃饭。

夜色降临,繁星满天,师徒三人坐在月光下吃饭,闲聊着。

张猛缠着葛先生讲《史记》里的游侠传。葛先生心情很好,便在饭桌上给他们讲。

葛先生开宗明义给两个学生讲道:“世道害人,然后才有游侠。游侠有攀附富贵的,不过是想取利于诸侯,扬名于天下。对此,司马公是不以为然的。为师也是这么想的。游侠有行走于民间,急人之所急,救人之所困,与豪强为敌,施天下公义,这才是真君子。这样的人,为师也是心向往之呀!”

张猛问道:“游侠也分三六九等吗?”

葛先生点点头,说道:“侠分两类,一种是独行侠,一种是豪强之侠。独行之侠,行走于天下,见义则为,见不义则行诛,神龙见首不见尾,其事迹难以流传。所以司马公才说,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豪强之侠,都有大名,多聚拢强人,有强势于乡里,官府亦畏其势。这些人多不得善终,终为朝廷诛没。”

张猛问道:“有那有名的大侠吗?”

葛先生说道:“司马公所写的郭解此人,就是这样的豪强之侠。这个人自小阴贼,睚眦必报,杀了不少人,偏偏运气很好,每次总能够脱险,可见其心思之缜密,行事算无遗策。司马公特意提到,他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是说他的外公许负这个人是个易学高手。我们可以想见郭解这个人应该是门里出身,是学过易学的,懂得趋吉避凶之术,应该还算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也就容易理解了,他为什么常年在刀口上行走,却没有什么失手,每次都能死里逃生,仇家死了,他却活了下来。”

陈伯一说道:“这样的人岂不是快活得很吗?”

葛先生摇摇头,说道:“不是这样的,天命这回事玄之又玄。任侠这件事,终究与易学的远祸趋吉是相矛盾的。郭解成名之后,也曾想恭谦示人,着意交接官府贵人,连当朝的大将军卫青也为他说话,不过没用,他最终因大逆不道的罪名被灭族。甚是可惜。”

陈伯一好奇地问道:“那易,怎么学呢?”

葛先生感叹地说:“易学是穷究天人之术,学之而不用之,终究不是大道。历史上不少易学大家,都不愿出仕为官,少数的几个帝王之师,比如留侯张良,晚年闭门不出,学黄老之道。这才又学又习,学之习之,有始有终呀。”

张猛急切地问:“怎样才算是大侠呢?”

葛先生笑着说:“吃了晚饭,我再好好给你们说道。”

师徒三人吃完晚饭,张猛帮着陈伯一打扫卫生,葛先生先到后边楼顶乘凉。

两个少年收拾停当,一起到西边菜园里打水冲凉,祛除秋老虎的暑气。换上短衫,两个人便去找葛先生聊天消暑。

三个人坐在楼顶的平台上,月光皎洁,秋风微凉,远处树荫影影绰绰。

葛先生看着两个学生,心中欢喜,说:“张猛喜欢侠义之士,仰慕大侠,那么什么是大侠呢?所谓大侠,当是天下士。《史记》中提到一个叫作鲁仲连的人,就是这样的天下士。”

张猛问道:“鲁仲连很厉害吗,他是哪里人?”

葛先生说道:“司马公写鲁仲连,主要是讲了一个赵孝成王时故事。那时,秦昭王命令大将白起攻打赵国,在赵国长平击败赵军,坑杀赵军四十馀万,并且向东围困了赵国国都邯郸,目的是想挟迫赵王尊奉秦昭王为帝。赵王和赵国的平原君都犹豫不决。此时鲁仲连刚好在赵国游历,他听说此事,便求见平原君,得知是魏国将军新垣衍在赵国游说此事。鲁仲连要求与新垣衍辩论。”

张猛笑道:“看来鲁仲连口才好,所以专与人辩论。”

葛先生笑着点点头,说道:“鲁仲连以秦王称帝之害立论,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周天子贫困又弱小,诸侯们没有谁去朝拜,唯有齐国去朝拜。不久,周天子烈王逝世,齐王使者奔丧因故去迟了,新继位的周显王很生气,派人到齐国责难,要求斩杀使者,把齐威王气得破口大骂。鲁仲连说,齐王实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可是那些作天子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呀。”

张猛笑道:“口才好的人就喜欢耸人听闻。”

葛先生说道:“这也是一种辩才,容易说进人心里去。鲁仲连就举了例子,说历史上的暴君害人的的事情,比比皆是,过去九侯把女儿献给纣王,只因为女儿得罪了纣王,九侯就被剁成肉泥;鄂侯争争辨几句,就被杀死,做成肉干;文王听见这些事,叹口气,就被拘禁起来,差点被害。言下之意,秦王要的不仅仅是称帝的名号,要的其实是掌握诸侯们的命呢。”

点击阅读全文